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货郎(329)

但周家小公子也只是笑笑,仔细看了纪彬给其他棉商写的信,眼里的兴趣已经要溢出来了。

信是其他棉商当笑话给他看的,可周小公子却不觉得是笑话,而是极为认真地看完。

要说之前跟纪彬接触的时候,知道他这人厉害。

可这信里面对今年棉花价格预估,还是让他觉得纪彬这人非常不一般。

毕竟能把棉花价格分析得这样透彻,他还是头一个。

就连周家有些蠢货都觉得,今年的棉花至少能卖到三千五百文一两,还觉得这个价格才是合理的。

笑话,若是真的卖出这个价,那他们周家还做不做人了?

就因为这封信,也是要等纪彬的。

再说还有焦农人在,不知道为何,焦农人对纪彬的印象太好,还说这是他指导出来产量最高,最听话的农家人。

如果不是周家给的钱太多,周小公子觉得,焦农人早就去纪滦村找纪彬了。

纪彬就有那么大的魅力?

等纪彬走进来的时候,周小公子忽然发现这人确实不错,比之很多大家公子都要好。

旁得不说,不虚伪的气质,都已经胜过许多人。

纪彬到的时候,花厅里也就周小公子,还有焦农人。

焦农人自然跟纪彬十分亲热,但一口就让纪彬愣住了。

焦农人道:“你家船上有空位吗?要不然捎带我一个?”

“怎么?你也要去松江府?”纪彬问道。

焦农人笑:“这里的活计也做完了,我准备去江南找自家兄弟,然后再去汴京。今年我家人都在汴京过年。”

等于说就是凑个船。

但他直接去汴京也是可以的,怎么还要中途去江南一趟,岂不是绕了远路?

焦农人笑笑,当着周小公子的面都在咬耳朵:“书的事想同你商议。”

怪不得要坐他家的船?

这是大好事啊。

其实现在出书对焦家来说很好,毕竟四五年的时间里,棉花种植技术肯定会慢慢传开。

与其这样,不如他家先把书写出来,估计也要一年多的时间。

到时候他们焦家的人无论走到南军国哪个地方,都是受人敬仰的存在。

再也不用担心被权势威逼。

纪彬却不知道,这个主意还是受他启发的,反正焦家人是商议很久,想跟纪彬讨论这件事。

正好焦家的家主也在江南,正好一起过去商议一下。

至于好处,自然少不了纪彬的。

他们在这说话,詹明就跟周小公子搭腔,反正场面不冷就行。

很快其他种棉的各家已经到了,其中有三家是纪彬见过的,对纪彬也很亲热,而且他们三家也愿意把多余的棉花给纪彬跟詹明,至于给多少,现在还没定下来。

等跟周家商谈好棉花价格之后,他们再细谈这件事。

剩下的两家则是没通过焦农人种棉的,但他们两家能种出来,也不是简简单单硬莽上去,而且去找了边域的棉农,也花了不少银子的。

可以说,整个宿勤郡,下面四个城,无数县。

也就周家,纪彬詹明,还有这五家种出来,种棉不成功的,各有各的惨状,成功的却都差不多。

那就是仔细研究过棉花,认真下了功夫,这才种成了。

至于各家种的面积,那也是不一样的。

周家不用说,六千亩,一家比得上剩下所有家的。

所以纪彬说,他家绝对能影响整个宿勤郡棉花价格。

至于纪彬家的四百亩,在其他五家里面也算少的,他们最多的种一千亩,最少的跟纪彬一样也是四百亩。

反正其他五家加起来是三千亩就对了。

不过各家的产量有点不同,周家有焦农人亲自照看,亩产基本上在七十五斤左右。

他家种得仔细,土质也好,亩产在七十斤。

其他人只在六十斤左右而已。

这里说的都是皮棉重量,就是去掉籽之后的。

所以焦农人觉得纪彬家是真的认真在种棉花啊。

这五家里面,只有一个家种五百亩棉花的人不愿意让以两千文的价格让纪彬把棉花收走,其他四家都是愿意的。

现在人都到齐了,也该定下棉花价格。

周小公子看了看纪彬,开口道:“今年棉花价格,可能不如大家想得那样高。”

这话刚说完,大家都看向詹明。

毕竟去年詹明带了不少棉花回来,他是这些人当中最了解的。

詹明拱拱手:“去年能卖到四千文一两,已经是过去的事了,今年各地产量都有增加,咱们宿勤郡都有近六十万斤的皮棉,东西多价格就会便宜,这个道理不用多说的。”

“去年我带回来几百斤棉花,还有其他船上陆陆续续带回来一千多斤。加起来都不到二千斤的,所以价格会那样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