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东邪(79)

作者: 简言之就是我 阅读记录

几天之后,果然新搬进来一个姓吴的男人,熟悉了以后东勰和嘉穆喊他吴叔。吴叔一眼看上去就知道肯定是个技术宅,厚眼镜、络腮胡,眼镜后面的一对眼皮常常像是失去了弹性一样半耷拉下来。慢慢地,东勰发现吴叔的话比他脑瓜顶上的头发还稀拉,一切不需要输出观点的交流他都用一副好脾气的笑脸去应付。你跟他说,早啊吴叔,吃过啦吴叔,出去啊吴叔,你觉得呢吴叔......他都跟你笑笑,你不知道那笑容是什么含义,因此可以是任何含义,可以用来回答几乎80%的问题。所以在80%的情况下,他都是同意你的说法的,可能也未必真的同意,只是不想花力气解释为什么不同意。剩下20%不得不说的话,他也尽量使用最精简的句式,绝不过多耗费别人的听力。

吴叔搬来以后,家里成了一个克己复礼的地方,他的示范作用非常明显,每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还顺便把三个人的早饭也做好了。后来逼得东勰也不好意思了,脱下来的外套再也不敢随手扔在客厅的沙发上,他怕转眼回来就被吴叔叠成了豆腐块。吴叔和嘉穆的正面PK最是精彩,两人各持一套礼数,全面光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天两人早上都想上厕所,结果在门口碰上了,你推我让半天,都说自己不急。结果家里的卫生间一尘不染地空了一上午,两个人却不约而同地在地铁站的厕所里再次相遇。

吴叔是一个很好的长辈,这一点东勰是最有体会的,在手臂恢复的这段时间,他受到吴叔很多照顾。他惊喜地发现,原来吴叔竟然烧得一手好菜。慢慢熟悉了之后,吴叔的话也多了一些,他和两个后生聊起自己的家庭、早逝的发妻,还有远在国外工作的女儿。他淡淡地说着这些,说得简省、平静,十几年自己与自己过的日子被他说得像是别人的故事。

骨折的事最终还是被母亲知道了。

怪就怪东勰自己手欠,把打石膏当个新鲜事儿发了条朋友圈。他以为自己聪明,给家人分了组,还设置了该分组不可见。但是万没想到,最终还是被一个八竿子够不着的远房亲戚给看见还告了密。该亲戚被舅舅委托在上海照顾自己,可实际上加了微信以后连个问候语都没发过,东勰懒得给他分组,谁知这回却惹了祸。

东勰来上海之前,母亲一百个不愿意,在她眼里,除了老家以外的任何城市都是物资极其匮乏、治安极其混乱,吃不饱穿不暖买不到东西还危机四伏,她好手好脚的儿子一出家门就会丧失自理能力。临走前,母亲恨不得拿吃的用的把儿子行李的每一个空隙都填满,还特别让舅舅托人照应。现在知道儿子受了这么严重的伤,母亲一下就炸了,在电话里哇哇大哭,说什么也非要买机票来上海不可。

东勰极力劝慰母亲,说自己只是轻伤,再说上海什么都有,家离医院也近,要吃什么喝什么外卖送到家门口,实在没有必要让她千里迢迢折腾一趟。实际上他心里并不十分乐意母亲在这个时候来,母亲是个生活上可以照顾别人但是情感上必须由别人照顾的女人,一件不大的事情对她来说常常是平地一声雷。不用问,在听到那个亲戚描述自己的伤势时,母亲肯定已经开始去做儿子终身残疾的思想准备了,这等于在她的世界里引爆一颗原子弹。母亲在电话另一头突然沉默了,随后她哭着说:“上海什么都有,有你亲妈吗?!我是要去害你吗?!”东勰马上意识到说错了话,自己说者无意,母亲却听得有心。对于一个母亲来讲,最无法接受的就是丧失对儿子生活的参与感,她必须要做点什么来证明自己仍然被儿子需要着。而东勰刚刚的话在母亲听来就是在强调她有多么多余。东勰连忙给母亲道歉,他道歉的方式就是立刻帮她定了最近日期的机票,并且叮嘱她,来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去白庙子街口买些薏米酥糖带来,他最想吃的这一口是全上海都买不到的。

母亲的情绪好了许多,可仍然在电话里哭哭啼啼,抱怨儿子当初没有听话留在老家。她一口一个“我当初说什么来着......”,说着说着就说远了,扯到她出轨的丈夫、失败的婚姻,她对儿子说要不是他那个不着调的混账爹,他用得着背井离乡跑到上海去?要是不去上海又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东勰在电话另一端差点笑出来,母亲的话突然让他想起武林外传里佟湘玉的经典台词。他让母亲别胡思乱想,他来上海是想在大城市发展。母亲冷冷地哼了一声,这一声是哼给她那个不在场的丈夫的。她说当妈的会不知道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东勰想,这一点母亲倒是通透。

上一篇:一赌落尘 下一篇:对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