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民国之文娱大亨(356)+番外

作者: 云依石 阅读记录

网友B:“我也是,拿到卷子看到大题就傻了,往年的真题大论述不都是考一整个流派,或者一部名著的吗?为什么今年题出的这么怪啊?!”

网友C:“这次的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好难。本来说起谢颜,咱们谁不熟悉?现者剧院、现者的书、华法大学,还有那些真真假假的逸闻传说……可是让我用学术眼光完整回答一道五十分的论述题?天知道我到底漏了多少重要知识点,总不能分析他和温珩的绝美爱情吧!”

……

类似的抱怨持续了十几层楼,率先进来的人大多和楼主持一样的观点,渐渐才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网友D:“楼上都是认真的吗?这次的论述题虽然和往年真题不太一样,但绝对算不上难吧?俗话说一本近现代文学史教材,谢颜的事迹能占一半,谢颜参与过的事占另一半,我们教授讲这门课的时候都开玩笑‘知识点别记混了,谢颜又来了’,只要听过近现代文学史的课,怎么可能答不出来题?”

网友A在下面回复:“我跨考的,不行啊?”

网友B跟着:“教材我也看了,但就像你说的,那么多地方都有谢颜,我记不住啊!”

网友E:“我倒是和层主想的差不多,没想到这么多人觉得难,我看到题直接洋洋洒洒写了七八百字的小论文,从谢先生十几岁崭露头角到六十多岁,他的创作生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按照阶段写主要作品和经历,再写总结不就好了……要不是时间限制只能简略概括,我写个几千字都不是问题!”

……

楼主发现这层回复楼中楼激增,看过后补充:“是我准备不充分,备考时间太少了,只能记个大概,如果像往年一样只考一个小点,我还能答一答,谢颜这种贯穿了整个近现代文学史的,写五十分的全面贡献论述,我哪里写的出来?”

网友D看上去不想理话不投机者,只回复了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E老哥太强了,我虽然认真复习了,也就写了五六百字,还以为自己已经写全了呢。”

网友E:“嘿嘿,可能因为我一直很崇拜谢颜先生吧,我觉得近现代文学史论述大题考谢先生没有一点问题,谢先生难道不值得一道大题吗?!另外层主,我不是老哥,我叫你姐妹你在意吗?”

……

由于带着谢颜和326近现代文学史两个热门话题,这个帖子很快被顶上了热门,楼里各种观点频频出现,大部分跨考生认为题目出得太宽泛,一些本专业学生却觉得抱怨的人太过夸张,还有很多崇拜“现者先生”的学生唱反调夸赞出题。

没考好的人心里本来就不舒服,到后面直接变成了争吵。

文学相关专业是历年考研跨考的重灾区,对于没有接触过相关领域系统学术教学的人来说,对谢颜的认知非常统一——

知道吗?知道;了解吗?应该吧;

说点关于他的事?——额……民国大佬?作家?同性恋?

具体正经一些的事迹?——不好意思,真不清楚。

……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像谢颜这样离当下时代还不算太远,遗留下来的东西仍与当今生活息息相关的名人,比起真实的历史形象,大家更喜欢听有关他的种种八卦和逸闻。

比如现在,在这个华夏最大的公开论坛的学生区,飘在首页的有关谢颜的帖子就不止这一个。

“《华法大学考研二战结束,拜谢颜,建校大佬保佑成功上岸。》”

“《李涛,法律史中关于司法现代化的那二十分占比,是不是只学谢颜相关就能拿十七八分?》”

“《出二手书回血,民声出版社《谢颜回忆录》五十周年精装纪念版,保证正版,里面附赠谢如琢老先生的亲笔追忆信,五百包邮可以砍价。》”

……

红梅轻斜,月挂中天,烛灯点点映雪明。京城谢园,偌大的院子内里早就换上了钢化玻璃、电器和自来水,外表仍保留了百年前的模样,仿佛改换名字后的第一任主人昨日还在梅下举杯饮酒,笑看细雪纷纷。

冬夜很长,临近除夕,住在谢园里学戏的徒弟们大多回家了,房檐下的红灯笼孤零零亮起了很久,窗外不时能听到细碎的落雪之音。

半躺在榻上的人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眼睛没从手机屏幕上移开。

窗外的雪光和手机屏幕的亮光勉强照亮他的身形,青年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细眉凤眼,挺鼻朱唇,眼角自带一抹天然的红晕,左耳上的单边耳坠顺着脖颈埋入衣领,几乎称得上男生女相。

这样的长相无疑极具冲击力和攻击性,但青年此时懒懒半卧在坐塌上,漫不经心地玩着手机,倒是极大程度上削弱了容貌带来的感官,与周围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