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零之走进四合院/六零之纪录片对照组(126)

这么细想之下,不寒而栗,原来那晚大家的震撼,其实就是死了那么多人,原来自己没有被埋葬,只是因为自己恰好不在唐山。

这其中任何一处,如果让思维发散出去,都会浑身冰冷,都会感到生命的无常,甚至会延伸向一个哲学的方向。

不过好在,大多数人并没这么多想法,大家庆幸着,打听着,像是大灾后的小鸟,悄悄地探出头。

中央已经迅速实施国家级救灾,而北京市也成立了救灾指挥部,街道开始给大家开会,宣传防震救灾知识,还号召大家搭建地震棚。

于是一夜之间,所有的人都开始抢搭地震棚,在哪儿搭呢,就在院子里,大家用竹竿树枝门板,还有凉席稻草席子,铁丝绳子,反正能用来搭建的东西都用上了,四周围挂上草席子,上面再安装一个最简单的木门,一个地震棚就搭好了。

从搭地震棚开始,邻居们之间的团结好像出现了一层看不见的裂缝,大家心照不宣,但都在彼此寻觅争抢着搭建的材料,同时不着痕迹地蚕食着院子里的空间,彼此试探着更多地往外扩张。

乌桃家三口人,哥哥是大小伙子了,在大杂院里,俨然是最为身强力壮的,无形中便拥有了一些话语权,所以乌桃家搭建了一个足足十二平的地震棚,而且搭得非常结实。

宁妙香会在吃饭时候,时不时抬起头看一眼那地震棚,眼中是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宽慰。

乌桃便意识到,那地震棚,不光是地震棚,还意味着自己这个小小家庭在大杂院的地位。

前些年,大杂院里年纪正好的哥哥姐姐都下乡了,所以院子里年轻人是断层的,哥哥这样的,当初因为年纪小恰好没下乡,现在竟然成了院子里的中坚力量。

而这种中坚力量的地位也让妈妈在大杂院中获得了无形的地位,这是妈妈过去那些年从未获得过的满足。

地震棚搭建好了后,大家心里也稍微踏实一些了,仿佛有了这小小的地震棚,就能保护自己安全了,反正现在是夏天,大家没事就待在地震棚里,晚上也在地震棚里睡觉。

白天时候,大家陆续开始上班去了,尽管提心吊胆,但好像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不过一切到底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人们心头蒙着一层阴影,总是怕着,怕警报声响起,怕原子弹来了,也怕地震,更怕水灾,怕暴雨洪水。

乌桃的工作却暂时没法干了,说是铁路公路都有断裂,还有些货车出了车祸,一些路段停运了,为了安全,暂时停止托运。

乌桃也就回家歇着,这时候青桐的半导体终于做好了,乌桃可以通过半导体听广播,她每天都要仔细地听着唐山地震的消息,听着哪里又出了余震。

听着里面的消息,她便提心吊胆,害怕叶蕴年在唐山会出事。

她还去找了孟士萱,孟士萱家没什么事,不过孟士萱爸爸妈妈都过去唐山了。

听孟士萱的意思,党中央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救援队,人民解放军第一时间赶赴唐山,冒着余震去救灾了。

乌桃忍不住打听情况,但孟士萱也得不到消息,那边的信息都是中断的,肯定没法打电话,她也只能从广播里听听消息。

孟士萱说起这个的时候,明显是担忧的,不过她又很快安慰自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咱们北京军区派了几位名将过去,那都是开国时候的老人家了,随便一个出去都能独挡一面,过去后,各方面肯定都能组织好,应该不会出事的。”

她说这个,与其在说给乌桃,更多像是说给她自己听。

乌桃也就点头:“是,肯定不会有事的,现在就算有余震,但大家警惕着,也不会出事,我听说这次过去的,不光是解放军,还有各行各业的工人?”

孟士萱:“是,全国各地都抽调了,各行业的都有,大家都得过去帮着救灾,支援唐山。”

乌桃听着,稍微放心一些,她想,那么多人呢,大家都在一块儿,互相帮助着,肯定安全。

************

这么熬了七八天,乌桃的托运站工作终于可以恢复了,她又重新上班了,不过前来托运的客人并不多,人们好像一夜之间对所有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不安定感,以至于小小的货运托运,都开始不放心起来,会再三地询问,会不会丢,会不会遇到地震,会不会出事。

不过好在,日出日落,上班下班,这种简单重复的生活仿佛一种治愈的良药,人们在规矩的生活中逐渐获得了一些安全感,开始相信,地震不会来北京了,大家熬过去了。

至于唐山的消息,不断从半导体收音机里传来,大家难过起来,各单位组织捐款,还动员大家主动前去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