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第一女讲师(226)

作者: 松松挽就 阅读记录

张儒秀听罢,嘴里绕着那句“有何不同”,不过最终还是没说出来,只是默默听着司马光说话。

失意的人需要倾诉,张儒秀也愿意做个倾听者。

“岁岁,你不可以离开我。”

司马光也没说什么,末了也只是瞥下这么一句。

“我不能再失去你了。”

“好。”

她说了句违心话。

作者有话说: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陶渊明《拟挽歌辞三首》

一百章啦!完结倒计时十几天!本章48h内留言有红包掉落!

第101章 老家

头七, 陕州夏县老家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了家里吃席。老人家生前声望高,同年好友与体己,朋辈亲戚, 能来的都来了晋州。

家院里本就不大, 如今蓦地添了好些人,不免叫人觉着拥挤。

隔着好些人,张儒秀放眼望去, 一下子便能瞧见站在人群中接应亲戚的司马光。

司马光的情绪虽是稳定不下来, 然而同出殡时相比,早已是好了许多了。

今日院里热闹, 待客之间, 张儒秀也接了封延州的信,赶忙跟嫂嫂打了声招呼。嫂嫂心疼张儒秀连日操劳,正巧家里来了信,便找了个缘由叫人回屋去歇息了。

这信是庞之道代二姐写的,说的都是二姐想说的话。不过前些日子二姐生了场病, 恰逢冬日寒冷, 现今身子骨也没好个彻底。

二姐在延州, 自然知道张儒秀家里姑舅的事,话里满含心疼, 不过更多的还是抱怨话。

二姐如今有了孩子,一面要照顾自家小孩, 一面又要时常陪同院里的小娘散心。小娘家里地位高, 纵使她忙不过来也得去陪人。

信上倒是说夫妻俩没闹矛盾,一切安好。

张儒秀要陪着司马光去老家夏县受孝, 几年之内都没法子出远门探亲。二姐探着世事无常, 也提了一句, 自家官人也时常想起居汴时与司马光一同唱和的那些日子,一时颇多感慨。

晴末晴连站在张儒秀身旁,瞧见人展信后一脸忧愁模样,心下担忧。

晴连不敢开口,手肘戳着晴末,叫她劝自家娘子一番。

“娘子,可是有什么心事么?”晴末轻声问道。

“我没事。”张儒秀摇摇头,“只是想到,自我成婚后,一直没能与二姐见上一面。最后见面,还是出嫁相别时,我坐在轿里回头一望,二姐就愣愣地站在府邸门口,也看着我。那时我什么都不懂,也没想过后来会发生这么多事,跟着官人搬家,又拼命扎根活下去,心里总没着落。如今想来,几年前满脑子幼稚事。”

晴末见张儒秀一番感慨,心里清楚人心里闷得慌,便开口安慰着:“哪里有?娘子成婚后,一直在给官人分担着事,自己也不辞辛劳地奔东走西,在铺店里忙得焦头烂额。娘子想起往事,觉得幼稚不堪,也是说现今想的事更多,更全了啊。”

晴末给晴连使着眼色,叫人帮衬着说。

晴连没想这么多,只是说着真心话。

“娘子先前长在蜜罐里,也没受过什么苦。怎么跟了大官人之后,日日忙着……”

话还没说完,便被晴末捏了把腰,叫她不要再往下说去。

张儒秀趴在案桌上正给人回着信,一时也没注意到身后的动静,只是听见晴连话未说完,便随口问了一句:“怎么不说了?继续说罢,我听着呢。”

晴连得了晴末的眼色,哪里还敢继续说下去,只是支支吾吾地补充着:“我是说,娘子与大官人情意深重,真是一对璧人呢。”

晴连说罢,晴末又趁热打铁赶紧补充了一句:“晴连是心疼娘子呢。娘子同大官人一路走来谁都不容易,彼此支撑着才熬过许多苦头。”

张儒秀一听,不免想到司马光那副愣头青模样,心里又是一番感触。

“守孝后,我定要去见见二姐和阿娘阿爹。张儒秀说罢停笔,把信装好后,起身交到晴末手里。

“把信寄过去罢。”张儒秀说道,“我还得去外面见见客人。嫂嫂跟大姐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说罢,便推门走了出去。

屋外,嫂嫂正忙里偷闲地抱着孩子暖着火,见张儒秀来了,忙把人拉了过去。

“怎么出来了?外面杂声多,你又不喜喧闹,不如就安安静静待在屋里好生歇息罢。”嫂嫂说罢,放下孩子,拉着张儒秀便要走。谁知腿还没迈开半步,那孩子就撒着娇要阿娘抱。

嫂嫂被小孩子磨得没法子,满脸歉意地看着张儒秀。

“我在屋里什么都做不成,还不如出去帮衬下嫂嫂呢。”张儒秀解围说道。

嫂嫂听罢,这才点头,又道:“你那些贴身物件都收拾好了么?明日便要回老家了,可别到时候还慌乱地收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