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狗血文里走事业线(快穿)(140)

“可以传子孙的手艺就这么传授给别人,还不收一文钱,这人是不是傻?”村里人念叨着。

“你管他傻不傻,总归我们是得了好处的。”

“这倒是。”

村民们话里话外说他傻,还有好心人劝他意思意思收些银钱,这年头,哪儿有学徒学手艺一分不花的?

安以农只是笑,说自己受村子的照顾良多,如今是报恩。

之后他教那些孩子也是绝不藏私,恨不得把脑子里全部的东西都灌进他们的脑子里。

来学养鱼的人家都觉得不好意思,来的时候都要带上自家种的菜、养的鱼,走的时候顺手打扫院子、顺手提水,还有顺手砍柴的。

也是这一年,北方的女帝把西北外族打残了,终于空出手来招待南方的旧朝廷,女帝亲自率领大军跨过江,一路所向披靡。南方各省顿时人心惶惶,粮食价格疯涨。

只有安以农心情极好,他搅拌了一些奶油,加在他用牛奶煮的茶上,茶水里加红豆,奶油上撒核桃碎,搅拌了喝,又甜又腻。

顾正中手里拿着茶杯,看安以农低下头时露出的修长光洁的颈部,他忽然明白了他在等的时机——他在等女帝统一南北正式登基。

“挺好喝的,先生真的不要试试?”安以农抬起头,嘴唇上沾了点奶油。

顾正中抿着杯中清茶:“太甜了。”

第63章

“看看,这么高的石料,上面就是我们村子的名字。”村长等人领着众人站在村口,今天是他们村子正式改名的日子——三锦村。

巨大的石碑用颜料涂成白、红、黑三色,村名则为金色,上面凿刻了许多活灵活现的锦鲫鱼,这就是他们新村名的由来。

几年前本村村民田喜培育出了一种三色、两色的花色鲫鱼,因为形态很美,又容易饲养,价格也不贵,一下就火了。

虽然其他地方早就人为专门选育金鱼,并且养出了许多稀罕品种,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也不像这里这么便宜。

‘田喜’的生意一直很好,很多达官贵人使人来买,一买就是一池子。

田喜有感于村民照顾甚多,决定将养鱼技巧传授给村里人,并且赠送鱼苗,这不,他们村里几乎人人都养了锦鲫鱼。

久而久之,他们村便被人叫做‘锦鲫村’。

其实其他村子也有人来学,不过养鱼看天分,一样的鱼苗,一样的方法,就是有人能养好有人养不好。

田喜养的就特别好,听说他还培育出了几尾通体金色,只有脑门一方红印的锦鲫鱼,谓之‘朱印金锦’,县里的大人花了百两银子来买。

村里其他人赚不到那么多,但一年也能多一二两的补贴。并且照顾鱼也不用费什么劲儿,不讲究的喂红虫和虾米,讲究的专门去田喜那儿买饲料喂,小孩子就能照顾好。

之后安以农又教村里人用纸和竹丝做锦鲫灯笼、锦鲫挂饰、锦鲫荷包……

短短两年时间,三色锦鲫就成了这个村子的代名词。只要和三色锦鲫鱼有关的,来这个村子总能买到。

甚至还有那书生闻名前来游玩,离开时往往要带走一缸水草几尾鱼,这就又是一个进项。

也不耽误农活,也不需要额外的付出,每年能多好几两的银子,甚至家里姑娘小伙嫁娶也比以前顺利,村里谁不念他的好处?

当然,促使村里人下决心改名的还因为一件事,田喜在几个月前成为秀才啦,且是新朝第一届的头名,即为案首。以后有很大希望考上举人呢。

据说他这个月就要出发去县学读书,村里人便赶在他离开前改了村名。

“你等待数年,就是为此刻?”

竹舍中,金鱼在白瓷盆里游,紫铜香炉里香烟渺渺,安以农提着笔正在练字,一只手从虚空中伸来,按住他的,引导着他,一笔一划龙飞凤舞。

安以农不答,他只是放下笔,转过身。

当年瘦骨嶙峋的小儿如今是个玉树般出众的男人,淡青色薄纱罩着鹅黄色的中衣,玉带勒着细腰,体态清瘦气质出尘。

只要不捉弄人,他就跟画上的仙人一般出众。

顾正中看着他,手指轻轻抚过自己垂下的龙须碎发:他已长大,再不能如从前一般拢在怀里练字了。

“如果先生要问,我是否就等着女帝临朝,做新朝第一届的秀才。”安以农带着浅笑,“是的。”

不知道是不是朝夕相处,这日子久了,安以农也学会了顾正中的神态,无论谈吐举止,都有意无意贴近了某人。他自己不说,绝不会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平民出身的学子。

“女帝还没收复疆土时,就颁布‘田税法’,以丁收税改为以田亩收税,赦贱籍为农籍,鼓励寡妇改嫁,重农桑水利,重武,不以出身论高低,喜重用有才德的人……我要将学问售于帝王,自然要为它找一个合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