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全世界都以为我是佞臣(122)+番外

作者: 突然撑死 阅读记录

其实这人也算聪明,此事一成,他便当机立断领了赏赐辞了官。免去了沈濯时候悲春伤秋,找他开刀的可能性;后来听说宁微云在白玉京周围外郊买了块地,婢女绕膝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这沈元昭也是狠,林惊云忽然想,也不知他是编了个什么大逆不道的罪名按在宁侍郎头上,最后竟叫他落得个斩首示众,首级十年挂在墙上的下场。

——连妻妾三代都被充军充奴。

感叹罢,林惊云将信笺放在烛火上烧了。这张信上后头还有一个私印落款,顶上赫然是三殿下沈渝的名姓。

烧过的黑灰拢住本就不甚明亮的烛火,林惊云有些疲倦地从椅子上起身,隔着窗看月色不答分明,信笺上沈渝说皇帝召集三万精锐,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沈濯的去处,现在正在谋划南征,要他早做打算。

推窗,衣襟上落入一抹月色,一直信鹰拍拍翅膀落在他的手腕上,露出爪间绑着的一只小信筒。

林惊云从宽袖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回信放入其中,抬腕放飞了这只鹰。

没了喧闹的应酬,这江州的气息倒甜了不少,林惊云站在窗前吹了一会儿风,转身欲回床歇息,却隐隐瞅见竹林里头似有一个身影。

因着是夜晚,什么都看不真切,林惊云只是觉得那个身形像极了沈濯,转念一想却觉的不可能;

——此时的沈濯大抵应该在望台候杨氏女的床榻上,利益为重之人,怎么可能不顾大局跑来了他这里?

合衣入睡,林惊云没再想其他,只觉得自己应是看花了眼,而明日再起,东齐大概就要变天了。

竟有人也在沈濯势力底下安插了眼线。

暗夜将明。

第二天刚破晓,有百里加急密信被截,这封密信一路风尘迢迢被送往江州时,烽烟已起,自晋州有倭寇夜半乘虚而入,一大早上江州府便派出了仅有的兵力前去周旋,等到沈濯吴茱萸收到消息时,已是第二日日上三竿。

杨蒹葭一夜过后换了身常服,脸上胭脂淡抹,头上只简单绾了个发髻,将她原本便出挑妩媚的五官衬托得更加利落漂亮。

女子面颊上沾染的红晕还未曾尽数褪去,出了门拉住沈濯衣袖,开门见山道:“你们先别动作,我父亲自会与他交涉。”

杨蒹葭自幼习武,论起身手来并不比沈濯这些人差多少,闺阁女子向来柔弱,这位杨家小姐却显然并非如此。

她星眉颦蹙,当下先把昨晚洞房花烛夜之事结过了,这时候仿若是沈濯的贤内助,一面规劝着沈濯不要轻易出手,防着他往坑里跳;一面又早早地叫人去回了她父亲的话,要这些平时吃软饭的幕僚们出谋划策。

沈濯略感奇怪地看她一眼,正欲开口,吴茱萸见气氛不对,过来打圆场道:“望台候派人来请,别太耽搁了。”

说话间望台候家的人已经着人进来通传,吴茱萸与沈濯便与之客气几番,随之上了轿子。

待两人走后,杨蒹葭却听得身后有人叫她——

回头看时,正是林惊云。

第35章 长街走马灯

江州地发生的小范围骚乱很快便被望台候的侍卫们出面镇压,与此同时沈濯旧部在望台候的帮助下,很快悄无声息地浸入了江州权柄。

传国玉玺牢牢握在沈濯手里,逼宫的胜算因此更大了几分。

今夜秋雨从天而降。

今年江南七州郡降雨较往年少了不少,饶是如此,江州常年富庶,储粮多,倒也不太有影响。

秋雨越下越大,雨幕里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悄无声息地将原本镇守江州的朝廷中央军取而代之,与此同时,江州太守并与数名大员跪倒在地,对着皇袍加身的沈濯山呼万万岁——

前厉帝沈濯沈陵秋,蛰伏了整整三年,今日重拾东齐传国玉玺,登临尔等江州城楼之地,称王昭告天下。

各路奏折八百里加急,待送到皇座上之时,沈孤城只看了一眼,便登时气血翻涌而上,呕出一大口浊血来。

江州城不过数日便被占据,因着望台候的意思,连带着江州城周围的数个小州也一起倒戈臣服了沈濯。

一重宫阙一座冢。

一朝帝王一朝臣。……东齐帝一连病了五日,沈元昭膝下无子,这五日里都暂由三殿下沈渝代理朝政,他为人与沈元昭不同,性情决绝,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弟弟也好不手软,甚至在接过权柄的第一日便下令着人去与沈濯劝降,若是不降则杀无赦。

鲜花着锦的亭台院内有一树丹桂,林惊云便在这里等人来。

朝廷的动作迅疾如雷,为此沈濯等人都去了望台候处商讨对策,难得留他一人在这里落个清闲。

偶尔他还是会想起白玉京过的那二十年,乌其儿和他的狗还在深宫重重等着他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