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冲喜小夫郎(331)

作者: 四夕夕 阅读记录

不怪梁父谨小慎微,主要是山泉水酿成的酒如今只是新酒,味道好是好,总的来说却不够味儿,万一多放两年味道变差了可不行。

所以,如果这种酒多放几年成为老酒了,还是比井水酿成的老酒味道好,梁父才会真正多用山泉水酿酒。

在酒坊开窖清点酒、卖酒期间,梁康生抽空和梁父忙着酒坊的事,曲薏就想尽办法把庄氏的注意力引到书铺上,先用卖豆子得的银子修缮铺子。

这两个铺子太久没有用了,就同年久失修的房子一样,看着破破烂烂的,不过实际上它们没有看上去那么糟糕。

首先,梁柱都是好的,不用换,其次当初的墙都是用青砖修的,整体来说没有问题,也不用新砌墙。

就是屋顶的瓦片掉落了些,墙体也因此变脏,墙上刷的石灰脱落,地面落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屋里屋外都看着斑驳脏乱。

大概是房子的状况比预想的好很多,庄氏的心情肉眼可见地好了不少,她跟着忙碌起来,看了房子就找人去砖窑买瓦片,要开新书铺必须把上面那些用了多年的瓦片都换了。

然后是让人把两间铺子里还留着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搬走打扫干净,铺子相邻的那堵墙拆掉,让两间铺子连在一起。

等到瓦、墙这些主要部分都整理完,又换上了新的窗花和门板,两间铺子瞬间焕然一新,看着通透敞亮,再没有了之前破败之感。

曲薏跟着庄氏一起忙活,屋子打扫出来了,又找来了花匠在书铺外种上一圈兰草,便是还没有书放进去,这铺子就好像有了一股诗书之气。

整理这两个铺子,十八两银子用光不说,梁父那边卖酒的银子也补贴了二十两,这才把书柜、书桌等非书本的东西添置完。

等梁父和梁康生忙完了酒坊的事,抽空到自家书铺一看,发现这书铺比他们想的更好,难怪花了这么多银子。

接下来的事就是等着书铺里的书册到位了,一开始决定了做书铺,梁康生就联系了阳安县一家不错的印书坊印制五十套蒙学十三经,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诗词对韵》等十三本给小孩开蒙的书。

其中三百千是最基础的,有些只求识字不继续读书考科举的孩子只会学这三本,所以这三本书梁康生单独多印了五十套。

接下来就是四书五经了,四书五经适合那些要就像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总体来说这样的学子在小县城里不多,所以梁康生只在印书坊定了三十套。

有关于四书五经的注解也是科考学子能读则读的,他自己整理了一套历代名家和当代大儒已经广为流传的注解,也印了三十套。

找印书坊印书只要不重新雕版就会很便宜,像蒙书的字数少,纸张、油墨用得少,一套下来才一两银子多点,所有的蒙书花了八十两银子。

四书五经更厚实,一套九本书要接近二两银子,三十套用了五十四两银子。

四书五经的注解更厚,有些甚至是原书的两三倍,而且梁康生手上的书多,所以他就整理出来了足足十七本,其中六本都是印书坊没有雕版的,单独让工匠给雕版又是一笔钱,这些书就用了二百五十两银子。

此外剩下的书就不用准备太多了,找人抄书更合适,一本抄写三份即可。

林林总总这些书一共花了近四百两,好在一开始梁康生就把自己和曲薏攒的私房钱拿了出来,不然今年酒坊的收益还不够印书。

当初庄氏还想着五六百两银子把整个书铺添满,实际上就这么两排书架的书就花了四百两,真要把梁家这两个大铺子添满,几千两估计都够呛。

不过也就是这一下花钱多,这么多书够卖挺长一段时间了,别的书铺能有更多书,其实大部分都是非科考的书凑数罢了。

等所有的书都齐全了,差不多刚好书架每一层都有书放着,不会显得书架空荡荡的,但是书的总量不多,又不会每一个格子书太多挤在一起显得局促。

“儿子,咱们家书铺的牌匾做好了没?”梁父满意地打量着书铺,越看越满意,虽然准备书用了不少银子,但是看着这样通透敞亮的书铺,他觉得很值得。

“薏哥儿问过了,说是今天刷最后一遍漆,等漆晾干了就行。”梁康生也对自家书铺十分满意。

书铺的名字梁康生坚持让梁父来取,梁父识字没错,但他没什么文采,担心自己瞎琢磨出来的名字不够好,就翻找了不少诗词集。

谁知道他越看越不知道选什么,最后随意翻书闭眼指了一句——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