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女(37)+番外

王菊儿笑道:“花儿你说啥哩,你是我妹子,我怪你干啥?爹和娘还等着咱哩,咱赶快回家。”

过了腊八后,王家村的年味更浓了,有猪的人家都开始杀猪,村子里都听见那猪临死前的叫声,张婶的儿子和儿媳妇也从县城回来了,带回来好多年货,张婶也送了一些给王福儿家里。

这天是腊月十二,属牛,宜杀猪,因为在属牛的这天杀猪,到时候来年养猪准养的和牛一样大,这也是这秀水镇的一个传统,当然昨天属鼠的时候,就没有人去杀猪了,不然到时候的猪长的和老鼠一样小可怎么办哩?

张婶家就是今天杀猪,养了一年的猪,又肥又大,看起来都有两百斤的样子,和村里的周屠户也已经提前打招呼了,今天天还没有亮就要起来烧水,张婶也请了王铜锁过来帮忙,王福儿觉得好奇,也缠着自己的爹跟着过来看稀奇。

那头猪已经被饿了一晚上了,估计还不知道自己的死期已经到了,正躺在猪圈里哼哼哩,张婶把王福儿带到身边,她正在烧水哩。“福儿,你就跟张婶在这里,哪都别去啊,一会儿杀猪,你小娃子看了害怕哩。”真是白刀子进去红刀子,“一会儿杀猪了,婶子把那猪水疱给你玩啊。”

猪水疱就是猪的膀胱,吹上气了,可以跟球一样玩,王福儿其实很想去看看杀猪的情况,不过张婶既然这样说了,她也就呆在这里了,只听见外面闹哄哄的,接着过了一会儿,就是住大叫的声音,估计是已经刀子进去了。

果然过了不一会儿,张婶的儿媳妇就端了一盆新鲜的猪血进来了,这是要煮成块哩,到时候也是一盘菜。

“娘,外面要用热水烫猪哩。”张婶的儿媳妇说道。

“水煮开了,可以舀了,正好,我把这猪血给煮了,一会儿弄个韭菜炒猪血。”

这杀猪的人家,是要管一顿饭的,给杀猪的人还有就是帮忙的人,和自己家的亲人,好好的慰劳慰劳一番的,张婶家没有别的兄弟,所以除了周屠户就是这帮忙的了。

因为杀猪了,手里头有肉,也不用担心到时候没菜吃,这村里人啊,就是吃一大盆子白菜炖猪肉,都是好吃的哩,不过张婶家境富裕,也舍得,所以倒是弄了漫漫一桌子好菜,张婶还单独弄了慢慢的一大碗的菜,让王福儿给自己娘和两个姐姐端回去哩,当然跟着回去的还有那个已经充气的猪水疱,这也是王福儿在这里的第一个玩具。

“你张婶太客气了,老是让她给咱送东西。”戚氏叹道。

王福儿说道:“娘,咱明年开春的时候,也逮两头猪娃,然后卖一头,杀一头,到时候也给张婶送好吃的,不就行了?”

戚氏听了笑道:“说的也是,咱猪圈都搭好了,等你弟弟生了,咱就好好的把日子过好了。”

戚氏的肚子也被人看过,大家都说是个男娃,但是也不排除万一,王福儿不想说丧气的话,相信到时候就是是个妹妹,爹和娘也会疼爱的。

唉,不过,爷和奶奶就不知道是什么表情了。在乡下,没有男娃的女人是伤不起啊。

王铜锁过了半天回来,手里拎了一块肉,看起了都有四五斤的样子。戚氏看着不解,王铜锁说道:“张哥和张嫂给的。”

“给你你就要啊,咱都欠了张嫂她们多少人情了?可不能一直占便宜。”

“外婆也不想要哩,可张哥说要是不拿着就是瞧不起他们一家子,还说他儿媳和儿媳妇从县城带了不少好东西,他们家不缺。你说,我能不接吗?”

戚氏叹了口气,“一会儿我让菊儿把咱炸的小鱼给张嫂他们送些去,还有家安给咱的野鸡也拎一只过去。虽然不咋样,但是心里也安一些。”

于是这过年的肉也有了着落,戚氏虽然挺着个大肚子,但是这年货也得准备。做蒸肉碗子,腌肉,菜地里的大白菜,收了,一家分了一些,王铜锁又去赶了一次集,买了一些粉条,另外买了一斤酥糖,王福儿从秀才公那里请他写了一副对联,这年货是基本上办齐了,至于大人小娃子的新衣服,这个就太奢侈了,今年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王福儿的二姨给他们姊妹三个都做了一身,姊妹三个都高兴着哩,毕竟是小娃子,新年穿新衣服,就容易满足。可以说,对戚氏和王铜锁来说,这个年,是他们这十来年过的最好的年了,不仅有了自己的房子,还能吃上肉,而且手上还有余钱,简直是以前想都不能想啊。

☆、年三十去上坟

年三十到了,在王家村,三十早上起来了,要给已经去世的长辈们烧纸钱,请他们回来和大家一起团年。

王福儿他们要去上坟的就是自己爹的爷爷和奶奶的坟。

坟头不远,就在离村子几里路,家里的人除了戚氏怀着身子不能过去外,都跟着王铜锁去了。

到了坟头,王老头和赵氏早已经到了,陪同的还有王铁锁和出事,王老头见到王铜锁几个,说道:“老三也来了啊,快给你爷和奶奶说说,请他们回去吃团年饭哩。”

等王福儿几个磕了头,烧了纸钱,王老头说道:“走吧。”

“爹,大哥和二哥他们哩?”王铜锁问道。

赵氏在一边说道:“你哥嫂说他们自己会过来,不用我们等。”看来赵氏对这两个儿子和媳妇有些不满意,王老头说道:“分家就是分家了,你也少说两句,大过年的,还不赶快回去准备中饭,咱一家子也要团圆。”

王家村的团圆饭是在大中午,一大家子和和美美的吃上一顿,之前要贴对联,放鞭炮,晚上的时候一起守岁。

下山的时候,王福儿一家子碰到了来上坟的二爷爷和二奶奶一大家子,二爷爷跟自己的大哥打了招呼,子侄们也相互问好,就各自忙去了,王花儿偷偷的对王福儿说道:“福儿,你看见没?二奶奶脸色很不好哩。”

王福儿不想看二奶奶,因为上次就是她和她闺女想要把自己弄去当丫鬟哩,不过这村里的人也传遍了,桃花自上次小产了后,在那陈府里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带回来的钱也没有以前多了,还有人在传,说那陈老爷又看上了一个丫头,把桃花丢在了一边。

唉,这些有钱人家啊,哪里是那么好相处的?爬得高摔的也惨,桃花不过是一时被那陈老爷看重了,就像看重一个东西,一个花瓶一样,可惜桃花自己不知道,还以为是长盛不衰,其实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扯远了,说的这么文艺干什么?桃花怎么样,和自己都没关系啊,反而她倒霉了,不能过来祸害自己了,自己该高兴才是。

话说上过坟之后,王福儿姊妹三个跟王老头回到了老屋,王铜锁去接戚氏过来,而这个时候丁氏和马氏等人采起来,把赵氏和王老头都气得不行,想着今天是年三十,海华丝忍忍吧,赵氏脾气不好,愣是把两个儿子媳妇给说了一顿,骂他们是懒婆娘,连给祖宗上坟都起来的这么晚,到时候祖宗也不保佑他们。

丁氏和马氏当着赵氏的面不敢说什么,但是在去上坟的路上,都不同程度的和自己的男人发了牢骚。

王福儿一家子原来的房子还空着,原因就是谁都想要这个房子,但是谁都不想出那五百文钱,最后闹得不可开交,王老头大怒,这间屋子就空出来,但是还是有人放东西。

王福儿觉得这样也不是个办法啊,四叔他们肯定不会要,因为他们年后也就要盖房子了,但是这大伯和二伯他们,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赵氏这个时候觉得自己命苦了,以前没有分家的时候,她有了儿媳妇都没有做过饭了,但是现在和老头子两个人,她还得做饭哩,一时之间,觉得当初自己同意分家,真是太亏了。可是如今老三的房子都盖了,你还想让大家再重新住在一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