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女(4)+番外

赵氏一听心花怒放,什么责骂的话都没有了,反而还问这马氏有没有吃饱,要不要添点,王铜锁心里叹了一口气。而马氏心里得意洋洋,就知道自己的婆婆好这一口,也亏得自己的娘家有个外出做生意的哥哥,时不时的能接济自己一些,否则,就是自己生了三宝,也不会有好脸色哩。

老三家的不就是因为又生了三闺女,娘家又不怎么样,所以才会被这样对待呗,自己可不要那样。给婆婆一点儿好处,自己也能少受些气,不过,一想到要给婆婆东西,她的牙都要疼起来了,什么时候能分家啊,那样就能光明正大的攒私房钱了!哪里像现在还偷偷摸摸的?

厨房里的娘四个早就知道吃饭上桌没有自己的份,戚氏和王菊儿老实,但是王花儿和王福儿可不,她们早早的就藏了几个窝窝头,并且把那野菜也留下了一小半,自己做饭还饿着自己,简直不像话!

现在奶奶是越来越恨不得自己几个能一点儿饭都不吃哩,可不能如了她的意。

戚氏有些吃惊,但是还是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摸了王福儿的小脑袋,和孩子们吃起了饭来,她可以受苦,但是不能让孩子们也吃苦啊,对孩子们私自藏东西的行为从最开始的训斥到现在的默不作声。

王福儿觉得自己的娘有了很大的进步,以后还要加强啊。

王福儿吃了半个窝窝头就搬了小板凳在厨房门口把风,免得有人不小心进来了,发现了告诉奶奶就不好了。反正她人小,吃不了多少,且上午还吃了桃儿。

不得不说,等那些人都吃完了轮到戚氏等人的时候,已经是所剩无几了,还好王福儿等人有先见之明,不然不得挨饿啊。王铜锁留在了最后,把自己留的一个窝窝头给了戚氏。

“菊儿她娘,快吃吧,娘这几天为了田里的事和人不对付哩,等过了几天就好了。”

戚氏忙点点头,“菊儿他爹,你下午去河里捞些鱼吧,我看福儿都脸都凹下去了。”自己的小女儿,是这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却一点儿也没有得到长辈的疼爱,小小年纪,都吃不饱,只能是自己想办法了。

“行,反正现在稻子也插好了,我一会儿就去。”王铜锁说干就干,和自己的爹王有根交代了一下,王有根答应了,那赵氏还说,“地里的水都没有放好哩,你去捉什么鱼,小丫头片子,哪里有那么精贵,煮鱼还费柴火哩。”

王铁锁听到了,立刻接口道:“田里的水我去放,放完了我去捡点柴火回来!”

赵氏被自己的老儿子给堵上了话,气得直接回屋了。

王福儿觉得自己的奶奶肯定肝火旺,这一天一天的不是吵架就是生气,真是难为她了。不过,爹要捉鱼,晚上可以喝鱼汤哩,想一想就流口水哩。

☆、好美味的鱼汤

等到日落偏西,王家老大王金锁和其媳妇丁氏从娘家回来了,跟着去的还有他们的三个儿子,王大宝,王二宝,和王四宝,赵氏本来还等着这丁氏能给自己带些好东西,可是看儿媳妇手中空空如也,这脸就拉下来了。

要不是看在大儿媳生了三个儿子的份上,绝对不会允许她回娘家帮忙。这丁氏的娘家也是苦哈哈,比王家更是不如,但是好歹这丁氏也拔两棵菜不是?怎么能什么都不带会来呢?好歹是帮了一天的忙了,这亲家也太不像话了。

赵氏脸色的变化丁氏等人自然看见了,可是人家丁氏有三个儿子,这不,一声奶奶交换后,加上又刻意哄着赵氏,赵氏就顾不上找丁氏的麻烦了。王花儿看了很不服气,但是不服气有什么办法,谁让奶奶就是喜欢孙子呢,明明自己姊妹三个比大伯家的几个都听话懂事多了。

正在这个时候,王铜锁捉鱼回来了,收获不小,又一小盆呢。马氏忙说道:“正好我这胃口不好,三叔这鱼捉的真是时候。晚上我可要多吃几碗了。”

“二嫂脸皮可真够厚的,那是我三哥给我侄女儿补身子的,什么时候说给你了?”王荷花毫不客气的说道。

丁氏见马氏吃瘪,心里暗自高兴,说实话,她也不喜欢这个二弟妹哩,仗着自己娘家比别家好,就瞧不起人,干个活也偷奸耍滑,偏偏婆婆还就是看在她娘家有本事,什么也不说她。

如今被自己的小姑子,婆婆的爱女说了一顿,真是大快人心哩。

马氏脸红一阵青一阵的,又不敢说自己的小姑子,真是委屈的要死。

赵氏见状,说道:“好了,好了都堵在门口干什么?老三家的,还不快去做饭?”

“娘,本来今天是二嫂做饭的,中午一顿让三嫂做了就做了,怎么晚上还让三嫂做?”王荷花不满的说道。

赵氏对着戚氏大声问道:“老三家的,晚上你做饭,有什么意见?”

戚氏接过鱼盆,“晚上还是我做吧,这鱼做起来也麻烦。”

赵氏满意了,马氏满意了,王荷花跺了跺脚,回自己屋里去了。丁氏见没有自己什么事,也回了自己的屋子。

而戚氏则用心的做鱼汤,想着一会儿自己的几个女儿都能喝上新鲜的鱼汤,不由的心里高兴。

王福儿三姊妹也盼望着能喝上鱼汤,在这个时代,肉是吃不上的,也只能是自己想办法,改善伙食,水里的鱼正是个好东西,所以虽然没有什么调料,也还有些腥气,但是一家子五口人都很高兴。开始的时候,戚氏和王铜锁还不吃,最后王福儿和王花儿说了,爹和娘不吃他们就不吃,王菊儿也想要自己爹娘吃,于是第一次,这一家子提前喝了鱼汤,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王铜锁和戚氏是赵氏和王有根不吃,他们绝对不会吃的,如今又破了例了。

大概是平时王福儿有意无意的提醒,也可能是最近一段时间,赵氏越来越过分了,或者是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反正这两口子是有些觉悟了。

这还远远不够哩,话说这大锅饭实在是养懒人,累死勤快人,干活的累的七晕八素,偷懒的还吃好喝好,让人心里很不平衡,有时候王福儿都觉得为什么自己不快快长大,然后说话也有分量,可是还是这个小身板。

不行了,就自己攒私房钱好了,反正二姐肯定会支持自己的。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王家村也是有山的,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在山上弄到东西去卖,先私底下弄点钱,她就不信大伯和二伯家不是这样,也就是自己的爹娘实诚,什么钱都上交,不管了,等过几天就去看看。反正现在农活也忙完了,大家都闲着哩,奶奶也不能一直不让自己出去玩吧。

晚饭倒是吃的很平静,大家都没有再找事儿,古代的农村,一到晚上,为了省灯油,几乎是吃完了烦,洗漱完就要睡觉的。

好在到了夏天,日头长,戚氏把厨房里都收拾好,又用余热烧了水,就去屋里做针线了。

戚氏这针线活做的挺好,每次去赶集,还能卖几个钱。王福儿对戚氏说,“娘,你教我针线吧。我学会了,也能多卖几个钱。”

大姐都能做针线了,二姐就是屁股坐不住的,也开始学了。

王花儿夸道:“咱小妹就是乖,不过,福儿,你还是等几年吧,瞧你这小手,估计针都拿不稳哩。”

王菊儿也说:“福儿,有姐和娘做就好了。”

王福儿说道:“我想自己攒钱买糖吃哩。”

“哈哈,咱福儿还是个小馋猫哩,菊儿她娘,你就教一教福儿简单的,也让咱福儿能有两个钱花。”王铜锁在旁边说话了。这话说的有些心酸,自己的孩子,自己却手上没有一文钱给他们买零嘴吃,娘那边又把钱看得严实,根本不会买什么糖,若是福儿自己动手做东西卖了,娘总不会还要让上交吧。到时候,想吃些什么,等货郎来了,也能拿的出钱来。

戚氏说道:“那我先教福儿打络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