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女首富发家记(172)+番外

为了攒聘礼,林四郎做起事来可卖力了!他打小头脑灵活,又能吃苦,如今已经可以独自负责雄州榷场的生意往来了。

林悠然私下跟赵惟谨说:“搞不好咱家的生意将来要交到这小子手里。”

林悠然先后生了两个女儿。

老大叫赵樱,到年底将将满九岁,模样随了赵惟谨,性子却像林悠然。

三岁那年,林悠然和赵惟谨带赵樱去京城赴宫宴,面对满堂的皇亲贵戚,小家伙毫不怯场,一通彩虹屁吹得刘娥心花怒放,当即认了她做干孙女,每年都要接小丫头过去住上俩月。

如今,刘娥已经成了中宫皇后,既有权利地位,又没失了官家的宠爱,在前朝后宫混得如鱼得水。偶尔也会觉得无聊,尤其漫长寂寥的冬日。

有了赵樱就不一样了,这丫头脑子里装着无数稀奇古怪的念头,一日一个花样,很是为沉寂的后宫添了些热闹。

若说刘娥起初留意到这丫头是因着赵惟谨和林悠然的面子,之后一年年相处下来,已然是真心疼爱了。

“吖吖呀,樱娘还没回来么?该不会今年就留在宫里了吧?”钱氏揉着面,随口问道。

不等林悠然回应,梧桐树上就响起一个嫩乎乎的小奶音:“才不会!阿姐说了回来一定会回来,阿姐说话最算数了——我这就去接阿姐!”

随着话音,小丫头灵活地顺着粗大的树干溜下来,迈着小短腿就往门外跑。

这就是林悠然家的老二,赵姀了。

姀,意为仪态娴雅,赵惟谨翻了一个月《说文解字》才选定的名字,饱含着当爹的对女儿美好的期盼。

然而,终究是错付了。

赵姀这丫头自打生下来就与“娴雅”不沾边,还不会走的时候就学会抡着木棍赶小猪,自打学会跑,整个南山村都盛不下她了,每到吃饭时赵惟谨就得挨个晃着树冠找女儿。

就这样,赵惟谨还疼得像命根子似的,林悠然假装打两下都不成。

赵姀出生后,赵惟谨就默默地用上了避子的丸药,有两个健康可爱的女儿,知足了。

“婶子们都在呢?”一个清秀的少年推开栅栏门,笑容温暖,“看来小子这酒拿得少了。”

他抬了抬手臂,露出手里拎着的酒坛子。

“曲老爷子酿的樱桃酒?不少了,够喝了。”林悠然笑盈盈地接过酒坛,引着他往里走。

这少年就是当年地动之后,被林悠然从河边带回来的养鸭子的曲老汉的孙子,曲小宝。

当初,村民们一起帮忙,在南山上搭了鸭棚和木头房子,曲老汉便带着曲小宝住了进去,这么一住就是十几年。

如今,南山果园扩大了三倍不止,茅草搭的鸭棚也换成了砖瓦房,山上除了鸭子又有了灰兔、白鹅和走地鸡,曲老汉依旧住在那间小小的木屋里,每日起早贪黑养鸡养鸭、打理果树,身子倒越发硬朗了。

曲小宝原本在南山技校读书,很是用功,出了启蒙班就被夫子选进了明经班。夫子们都说他是个好苗子,原想着培养他考科举的。

谁知,曲小宝考上秀才之后曲老汉生了一场大病,小半年才养好。因着这事,曲小宝放弃了去京城考进士的机会,留在南山技校成了个教书先生。

曲老汉为了逼曲小宝继续念书,狠心说出了他的身世——原来,曲小宝并非曲老汉亲生,而是他从河里捡到的。

谁知,曲小宝听了这话,不仅没离开曲老汉,反倒更为感激他的恩德,彻底在南山村扎下了根。

祖孙两个的事迹被写进了保塞县志,继而传到京城。如今,人人都说南山村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不仅出首富,还出孝子。

长辈们忙活着洗菜捏饺子,曲小宝不着痕迹地凑到林四娘身边,悄悄地塞给她一个油纸包。

林四娘红着脸接过,不用看就知道,里面是她最爱吃的杏子干,曲小宝亲手腌渍的。

俩少年自觉做得隐秘,却没瞒过长辈们的眼。

钱氏杵了杵孙氏的胳膊,挤眉弄眼。

孙氏笑笑,没说什么。

许氏从旁搭话:“四娘的亲事定了没?”

孙氏道:“没呢,这不三娘快要足月了么,想着等她出了月子再说四娘这事儿。”

当年,林三娘在林悠然的劝说下,渐渐解开心结,重新回到河沿儿食肆做起了面点,同时兼任南山技校的面点先生。

她的手艺越发精湛,每次轮到她上实践课,门外总会围着一圈教书先生。先生们假装吟诗作画下围棋,实际是为了等她下课后能分上两块点心。

林三娘三年前成亲了,夫君不是高门大户,也没有功名在身,而是南山技校一位年轻俊朗的夫子,正是围在门外分点心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