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女首富发家记(26)+番外

就连做饭,都是林悠然掌勺。

当地习俗,每逢过节、添丁、盖房这样的大喜事,都要做饺子。

殷实些的剁上几斤肉,贫苦些的用素馅掺些荤油照样吃得香。面皮不一定是精贵的白面,杂粮面的居多。

今日天气冷,林悠然想着做一锅酸汤水饺。汤里加上虾皮、生姜和陈醋,连汤带饺子吃下去,肠胃暖和,通体舒畅。

酸汤水饺和不带汤的饺子做法不完全一样。

所谓“软面饺子硬面汤”,寻常饺子和面的时候要软一些,水饺的话须得尽量和得劲道,这样泡在酸汤里才不会破。

馅料用的是新鲜的春韭菜和肥瘦相间的猪肉,林悠然又炒了十几个鸡蛋拌进去。

炒鸡蛋的时候,妇人们全都凑了过来,在锅台围成一圈,瞧着搅碎的蛋液落在擦了油的锅底,眨眼的功夫就变得黄澄澄的,冒出浓浓的焦香,纷纷觉得稀奇。

“我只知道鸡蛋不是煮就是蒸,还从来没见过这做法!”

“没瞧着用多少油,竟这般香!”

这年头炒菜并不流行,也不是人人家里都有铁锅,因此难免诧异。

林悠然一边搅动蛋液,一边给大伙说着炒鸡蛋诀窍。

妇人们笑呵呵地对许氏道:“吖吖有这样的好手艺,即便年岁大些都不愁嫁!”

许氏笑笑,说:“不着急,想着留她在家多待几年。”

“怎么不着急?都二十了!咱们村跟她一样大的小娘子娃都生了两个,该抓点儿紧了!”

许氏好脾气地笑笑,没有反驳。

倒是隔壁的刘娘子爽快道:“我家福娘也十八了,同样舍不得嫁出去。瞧瞧咱们,十几岁就嫁到别人家,一辈子不是伺候公婆丈夫就是养儿育女,哪有在家当女儿时自在?”

许氏点头道:“正是这个道理。自己受过的苦,不舍得再让闺女受。”

这番话让林悠然既惊讶又感动,这样的智慧和心态,即使在千年之后的现代也不是每个母亲都能有的。

同时又免不了心疼,必然是自己吃够了婚姻的苦楚,才会生出这样的感叹。

林悠然情不自禁抱住许氏,以玩笑的语气表达真心:“阿娘赶我我也不走,就在家里赖着。”

妇人们纷纷笑起来:“瞧瞧这娇样!咱们要是有个这样的闺女,也舍不得嫁出去!”

大伙玩笑着,手上也没停,一会儿的功夫就包出上百个肚大馅足的杂面饺子。

刚好,谭木匠过来送大梁,平板车赶到溪边进不来。

林悠然洗了洗手,一路小跑着去村口接,亲眼瞧见林老三带着村里的汉子们踩在水里,用肩膀扛着大梁运过清水溪。

除了大梁,还有几百根木椽子,也是这么一捆一捆地扛过来。暮春时节,溪水清凉,汉子们就这么脱掉鞋子,挽起裤腿,一趟又一趟地背。

要知道,村里盖房都是这家帮那家,根本不需要付工钱,只是管几顿饭而已,大伙却诚心诚意,不遗余力。

林悠然不由湿了眼眶。

这是第一次,她对南山村有了真正的归属感。

纵使有一些不好的人,不好的事,但大多数人还是淳朴而赤诚的,大多数事还是令人欣喜感动的。

“怎的哭了?”

赵惟谨从银杏林出来,就看到了小娘子泪眼汪汪的可怜模样。

“莫不是嫌他们搬得太慢?”他清冷的眸子瞧着林悠然,不像关心,倒像发现了什么好玩的事,顺手逗一逗似的。

“郡公说笑了。”林悠然眨眨眼,逼退眼底的湿意。

这模样看在赵惟谨眼中就像故作坚强。他清了清嗓子,说:“即使是个爱哭鬼,我也不会嫌弃你。”

林悠然:“……”

自己是瞎了吗,才会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把他归为“冰山系”?

第13章 谢礼

林悠然被赵惟谨气走了。

赵惟谨目送她回到豆腐坊,继而吹响竹哨。片刻后,数名兵士闻声而来。

赵惟谨指了指溪边搬运砖瓦的村民,淡声道:“去帮忙。”

兵士们直到扛起瓦片还一脸懵,郡公不是晨起还说天大地大修桥最大,哪怕地龙翻身都不能耽搁吗?转眼的功夫,头等大事就变成了……搬瓦片?

赵惟谨挑眉,早些搬完,省得那个心软的小丫头再哭。

豆腐坊。

“轰隆”一声,铺着茅草的旧屋顶被掀翻,众人纷纷上前,废墟很快被清理干净,紧接着大梁运过来,众人齐心协力,肩扛,麻绳拉,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三根大梁成功架到屋顶。

族中长辈面朝东方,扬声说着吉祥话——

“柱顶乾坤家业盛,梁担日月福源长。”

“福随宾客纷纷至,春伴朝阳款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