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召唤玩家,重建大魏(470)

在密阳住了两日,周墨早已知晓这座城市的餐饮有多发达,却没想到连图书馆的馆园内都有如此多的食肆。

他一方面觉得这样的设计方便,一方面又觉得这番烟火气实在有辱书馆这样的清静地,一时不知该作何表情。

带他前来的吏员名为黄颂,见周墨时不时望向两侧的楼阁,便贴心询问道:“郎君可要去买些吃食?这有家卖关东煮的铺子味道很是不错,隔壁士馆的先生和学生们都时常过来。”

周墨不习惯在外用餐,况且还是在这人流杂沓的地方。

他摇了摇头道:“莫耽误工夫,先做正事吧。”

黄颂看他挂着一副不苟言笑的脸孔,也就未多劝什么,随即带他踏上了主馆台阶,走进了图书馆的正门。

相比外边的暑热难耐,建筑内部则要幽静清凉许多。

图书馆一层宽广寂静,被一道道书架分隔为多个区域。

望见那高高的书架上摆满的整齐的线装书籍,周墨不禁诧然。

在他的观念里,纸本书还都是卷轴形式的,这般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书十分罕见,他只在去年偶然地从商人手中买到过一本密阳传来的书册,价格颇为昂贵,没想到这图书馆里竟都是这般装订的线装书。

他快步走到一个书架前,随手抽出一本书籍翻开,发现是刻印的《孝经》,印刷的字体清爽整洁,翻页阅读起来既舒适又方便。

合起书本,周墨才旁边一排都是一模一样的《孝经》,下方标注了售价,五十钱一部,这个价格对有钱人而言不贵,对平民而言却也不便宜。

黄颂介绍道:“书局人员有限,通常只挑选受众最广的书籍制作活字本,一次印上几百本,上架出售,受众相对狭窄的,则是制作精抄本放在阅览区,仅供借阅而不售卖。”

周墨了解地点了点头,略有不舍地将手里的《孝经》放了回去。

这架上的书籍虽内容相对常见,比不上秘书省所藏的那些典籍珍贵稀少,但不得不承认,在一个爱书之人眼中,这个地方于他而言可谓是天堂。

哪怕只是穿行在这摆满书籍的书架间,什么也不做,心里便会源源不断地涌起满足感。

周墨忍不住绕着成排的书架闲逛起来,时而抽出一本翻看其中的内容。

他发觉馆内还给书籍做了经史子集的区分,分类十分细致,另有专门放置报纸期刊的书架,查找起来很是清晰,心里对此地的评价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馆内的书籍还是量少了些。

走了没多久,后边的书架便空了,一旁竖着“求书籍捐赠”的牌子,令人感到遗憾。

再往里走,则是阅览区。

阅览区都靠着窗,午后的阳光透过格子玻璃窗洒在木制的桌椅和地板上,给人以宁静舒适之感。

周墨瞧见有不少文士聚集在阅览区,大都在奋笔疾书地写着什么,便问:“他们是在写什么?”

“穿白色校服的是郡学学生,他们来此基本是为了找个安静地方做功课,其余的约莫是在抄书吧。”黄颂笑着解答道,“一些架上未有出售的书籍,客人若想拥有,便只能自己手抄了。”

周墨恍然:“原来如此。”

走到窗旁向外看了看风景,周墨心道馆内环境确实不错,装潢素雅,陈设齐整,不仅拥有这般明洁透亮的玻璃窗,桌椅也都舒适易安。

倘若他家住附近,估计也愿意时常到这儿来打发时间。

从阅览区出来后,黄颂带着他走内部员工通道上二楼,途中介绍道:“图书馆主馆按楼层分三个区域,一层为普通书籍区和阅览区,是唯一对民众开放的区域;

“二层是我们密阳书局和馆内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室,楼下所见的书籍都诞生于此;

“三层乃专藏特藏区,也就是您所要去参观的藏书区,里边所藏有古籍善本、文献、舆图、工程图、地方志等,需要有官府批准才可进入……”

周墨此来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藏书室环境,故尽管他对线装书的制作很感兴趣,黄颂却没有带他去二楼的工作区域,而是直接上了三层。

沿着木制的楼梯到楼顶,看到的是两扇上锁的木门,上方挂有匾额,写有“藏书室”三字。

门旁还有个小隔间,里边坐着一位看守房门的老者。

老者戴着鼻夹式的单边眼镜,正低着头,神情专注地将一卷竹简上的文字缮写在纸页上。

黄颂走到隔间的窗台前,向老者说明了来意,并给他出示了官府的批文。

老者闻言,暂时放下了手头工作,拿出一本册子让他们登记名字。

待走完登记流程,老者便收回册子,慢吞吞地起身,拿着钥匙出来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