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召唤玩家,重建大魏(9)

“必须守住白兰陉,不可让胡狗再推进半步了!”姜恪面色肃然,眉头紧锁。

“我已去信告知秦刺史,明日便带兵五千前往白兰陉,与华将军会和,”荀凌立于堂中沉声说道,“荀某离开后,巽阳安危便托于府君了。”

“都尉尽可放心,老夫在城中一日,必当竭尽全力稳住后方局势。”

“有劳府君,军中还有事务处理,在下先行告辞。”说罢,荀凌干脆利落地拱手道别,转身阔步朝门口而去。

踏出门槛时,荀凌似有所觉地转身扫向左侧。

姜舒正对上他凌厉的目光,当即感到身体一僵,动弹不得。

不愧是未来的龙骧将军,明明现在也才二十出头,已是锋芒毕露了。

“你是,姜三郎?”

被他这么一称呼,姜舒才想起来行礼:“殊拜见荀都尉。”

“不必多礼。”荀凌上下打量他两眼,眼中流露些许惊讶之色,“今日未施粉,倒是有些认不出来了。”

听他这话,应该是和原主认识的。

姜舒不禁思索起有关荀凌的记忆,只是还未等他想起什么,对方就已经转身疾步离去了。

忽然间,姜舒胸中生出一股莫名慌张的情绪,正当他疑惑自己这股情绪从何而来的时候,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阿弟。”

温和清润的嗓音瞬间将姜舒拉回了神,他回过头,见姜显站在门旁,立即收敛神思唤道:“兄长。”

姜显看了眼荀凌离开的背影,也没问他为什么会在这里,语气和顺道:“事情已商议完毕,进去吧。”

“好。”

堂内,姜恪坐于席间,神情比起以往更为庄重严肃,显然是在为战事担忧。

见到姜殊到来,他也没露出什么好神色,问:“阿子来此何事?”

姜殊行礼道:“儿有一事不明,特来请教阿父。”

“你说。”

“如今巽阳人口空虚,又是春耕用人之际,阿父为何不招募流民开垦那些无主荒田呢?”

似是没想到他会提这个,姜恪皱了皱眉,道:“那我问你,倘若是你为了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会愿意停留在兵家必争之地的巽阳吗?”

“儿以为只要给他们饭吃,必然会有人愿意留下。”

“好,那且不说他们愿不愿意留在此地,接连两年大旱,粮价高涨,府库存粮不足,要从何处得来粮食救济难民?”

“可以低价从世家手中换粮。”

“世家又为何要低价换与我们粮食?”

“之前或许不行,但现在局势不是更变了吗?”

这话一出,姜恪与姜显皆神情微怔,很快二人就想到了他口中的局势更变是何意。

端门沦陷,燕峤已危在旦夕。

刀锋之下,管你是士族还是庶族,都一样逃不过一死。

为今之计唯有团结一致才有可能渡过难关,如此浅显的道理,士族子弟不可能不懂。

然而姜恪思索片刻后,却摇了摇头:“如此浅显的道理,怕是也有人装作看不清楚。”

姜恪治理燕峤多年,时不时便要同那些世家打交道,他心底清楚,往往最爱以清流雅士自居之人最是吝啬刻薄。

“儿有一计。”

“你且说。”

姜舒缓声道:“无需说服所有世家,只需挑其中门第最高的几户,晓之以理,并许以好处,令他们放低粮价,其他门第稍低的自然会跟随效仿。”

“各家大宗子弟早已随圣驾移都,留在城中的不过是些看护家产的旁支疏宗,又何来门第最高?”

“父亲仔细想想,其实还是有的。”

姜显思索片刻,倏而轻轻抽了口气:“阿弟所指的,莫非是谢氏七郎?”

谢氏?

姜舒眨了眨眼,一时没想起来他说的是谁,摇摇头道:“我说的是昭南县令崔景声。”

闻言,姜显明显眼眸一亮。

若说南地世家以逐江谢氏为首,则北地高门中必然是襄郡崔氏最为显赫。

姜舒所说的崔景声,正是出自襄郡崔氏最大宗的一支,其父乃位列九卿之席的大司农崔纵,其祖父崔澜更是德高望重的当世大儒,当朝太宰。

正因出身如此清贵,他才能在弱冠之年便出任燕峤郡内县令。

要知道在原本巽阳还是魏国都城的时候,这可是个相当不错的差事。

当然姜舒选中他还有一个原因,崔景声在他的书里不大不小也是个配角,他给此人的设定用八个字概括,便是才思清明,德行忠厚。

之前魏国迁都,崔景声若想离开也就是他父亲一句话的事,但他此时依然安分地待在昭南县,就说明此人仁厚忠义的人设是立得住的。

“崔铭此子我见过几面,其容仪俊爽,为政清简,是个通达时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