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觉醒来我当皇后了(203)

作者: 仲未饮茶 阅读记录

“属下有要事禀报,一时情急之下冲撞帅帐,求主公恕罪!”

宁王懒洋洋地半坐起来,胖硕的肚腩层层叠叠,像是滑腻的油脂堆叠出了个人形。

“恕你无罪,说。”

“是。”副将道,“正如主公所料,运河周围受到侵扰,看衣着正是澹台氏所领队中士兵。”

澹台雁果真没走!

宁王一下子便坐直了:“可让他们得手了?”

“幸而有主公先见之明,运河沿岸留有大批人手防备,贼人并未得手。”副将悄悄抬头看了眼宁王的脸色,低声道,“只是那些人灵活狡猾,见河边守卫严密,一击不中便迅速溃逃,坚守运河的士兵们惦记着主公的命令,深怕是调虎离山之计,并不敢擅离职守穷追,是以并未抓获贼寇……”

宁王长长吐出一口气,朝外摆了摆手:“运河要紧,没让他们得手便好。”

才方两句话的功夫,宁王额前便出了一脑门的冷汗,连薄衫都湿了大半。

喻侧妃拿出帕子为他擦拭,脸上满是心疼:“那澹台氏不过是一介妇人,主公威仪震慑四方,又何必对一介妇人如此严阵以待?”

宁王对上外头虎视眈眈的褚氏子弟都尚且没有这么紧张,言外之意便是说他小题大做了。

喻氏长居内宅,对澹台雁有所轻视也是难免,宁王没有责怪,只是疲惫地摇摇头。

“爱妃,你不明白,澹台雁此人狡诈诡算,阴狠毒辣,决不能以常理忖度之。”

想到当年事,宁王脸上的横肉都在颤抖,似有激愤又似有恨意,还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恐惧。

“当年韦氏犯上谋逆,中原生乱,蛮夷趁机起事,我辈褚氏子弟如何能等闲视之?只叹当年我一心为了大衍,为了中原百姓,只以为有心平乱的必是同道中人,却不料我在前方杀敌,她澹台雁却在后方蝇营狗苟,行盗贼之事!”

当时突厥势大,越过北境防线之后便一路南下,从无阻碍,途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汉室百姓深受其害,宁王眼见百姓离乱,悲痛不已,便赶忙集结军队出兵抗击蛮人,而后便顺势北上,想要卫护皇室,铲除奸佞,拨乱反正。

当然,等宁王带着军队到了京城,这谁是乱,谁是正,自然另有一套说法。

可谁也没料到,本该由西北攻向京师的突厥军队突而不打京城了,反倒转了十万八千里,一路南下去了他的封地江南道,京城与属地只能救援一个,宁王又走了一半,当然便只能选择救身陷危难之中的褚家皇室。

做了这等选择,宁王心中自然有愧,当澹台雁从岭南道出,途径江南道替百姓守住了城池,赶跑了突厥时,他心中也是有几分感激之情的,甚至还去信好好夸奖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谭娘子”,愿许之高官厚禄,若她愿意,也不是不能扫榻相迎。

然而城池守住了,嘉表也受了,这谭娘子却矛头一转,直接蹲在江南道抢了当地百姓的存粮,还把官署粮仓也给一扫而空,吃了个肚皮滚圆之后大摇大摆地离了江南道。

而他远去京城的这一路也并不如意,除了凶残的突厥军队之外,还有神出鬼没的起义军和匪徒频频骚扰,宁王被拖住了脚步,也只好边打边走,也算在民间打出了些好名声。

而等到谭娘子在汗帐亲手砍下都蓝可汗的头颅之后,战事终于有结束的迹象时,逐鹿中原的最后两个人选也浮出了水面,便是宁王和褚霖。

宁王母族出身世家,早亡的正妃亦是世家出身,同弘农杨氏和清河崔氏都有姻亲相连,亲族关系有如丝网漫布京城,再加上他立下的战功、在民间口口相传的好名声,宁王想,让他同岭南道那个穷乡僻壤出来的褚霖相比,实在是太失身份,皇帝的宝座正合该他来坐才是。

但正当他要进军京城时,斥候来报,说玄武军一路遮掩行迹,悄悄东行,正是要去江南道。

江南道是他的龙兴之地,更是他多年行军打仗辎重钱粮的供给来源,江南道先时就已经被谭娘子抢掠过一回,过了好久才缓过气来,若是再来一回,只怕江南道便再也挤不出钱粮了。

是守住家中的田地,还是舍弃一切乘船去争一个不知能不能得的宝苑?中原祸乱尚不知何时能止,皇帝虽死,可杨氏太后与太子尚在,他就算到了京城,也要面对世家朝臣与褚氏宗室……而江南祸乱正在眼前!

宁王选择了回援江南道,在看见玄武军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去时便心道不好,果然,就在他进城后不久,京中节忠太子自尽而亡,宫中太后发布懿旨令诸藩王进京护驾,褚霖顺势进京镇压韦氏乱党,清扫叛党余孽,又领着朱雀军与突厥签订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