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康熙惠妃(179)

作者: 沉行原 阅读记录

而各地官员刚开始听到消息不明就里,忧愁的看着上头派送下来的一筐筐一担担,虽有上头的人保证,还有此物种植的各种数据文章,但眼不见不为实,百姓此时正是热情开垦荒地的时候,若是几个月后这作物颗粒无收,该如何是好,会不会赖在他们头上。

就拿漳县来说,其县地处西北,常年风沙,雨水偏少,这里的百姓都过得很苦。

对摆弄作物一事有窍门的老农听着寒风忧心不已,有禁伐木告示,他们只能开垦荆棘灌木丛,土地有了但非常不适合种植稻谷麦子,明年该靠什么过活。

黑夜里声声叹息飘散在寒风中。

春节里,衙门就已经张贴了告示,让百姓们节后领将裹好的作物领取回去,让他们立春后立马播种,到时会有下派的官员来指导他们种植方法。

经过一番讲解,百姓对叫这些东西有了信心,对那些地也甚是上心,平日里孩子尿急屎急,都让他们奔赴地里去解决,舍不得丢的米汤残渣也存起来沤肥。

阳春三月,衙门和百姓种植的第一批土豆发芽了,看着各地送上来的数据,玄烨喜不自胜,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果然到了六月丰收季,各地凡是有土豆番薯种植记录的,亩产量均在十五石左右。

百姓们哪里见过收成巨丰的粮食,挖回家恨不得炖炖吃日日吃,对他们来说只要不饿肚子,就是最好的美食了。

等把所有作物都收完,百姓立马把苞米种了下去,此时已经六月中下旬,如果下半年老天爷给面子,十二年的秋收必定硕果累累。

康熙十二年初春,玄烨很忙。

在种子发放下去那段时间,康熙为了做表率,带着百官带着后妃进行了两拨春耕,这次不是做样子给谁看,是皇上真的要他们每两人把半亩地种完。

第一次下地的人无所适从,只能硬着头皮学。

是的,玄烨就是想折磨他们,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看着实在碍眼。

春耕开始后,如今宫里人少,太妃们都被儿女接出了宫,玄烨便和太皇太后商量让临近岁数的宫女提前出宫,既能帮扶家里,也能减少开支,不愿回家的则被放到芷珠开的纺织厂,给薪酬有假期,随时外出,探望家人也不成问题。

既然宫女可以出宫,太监终归是大清的一员,也许会被考虑在其中,但想到他们出去可能遭受的歧视,宫内人心惶惶。

阖宫上下的动静,温喜和芷珠都了解,太监的由来在于士人官员,但现在显然不是废除这个制度的时机,只有百姓日子好过了,哀哀无告的人少了,入宫的太监就没那么多了,以后的社会环境也会不一样。

诏令一下,此事便不再提。

除此,春闱也开始了,康熙忙着和人校对试卷,看试题是否优化,未免泄露,所有出题者都有朝廷监视,统一服饰,同吃同住,与考生无异了。

芷珠也忙,她的明珠学堂已经开始授课,明珠,意指明珠蒙尘,到这里的都是一颗颗明珠,终将照亮整个国家。

由姚含章牵线,芷珠认识了很多有才情的贤善女性,当说出她的请求时,在众人确认不是儿戏,考虑良久还是有几位夫人答应了下来。

就像芷珠和温喜给她们画的大饼那样,想过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不想浑浑噩噩,不想为了体面为了丈夫子女将自己卑微到泥地。

就算她们过不了,但是由他们改变的这一切也足够惊喜了。

其他或心系家庭,或家贫需忙于赚钱不能来,其他人明面上都表示理解,心里也是门清儿她们怕是觉得这样的事情轻率了,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能理解的事情,怎么改变其他。别人拉都拉不起来的你,也没必要拯救了。

授课先生的问题解决了,但开始时招生很困难,很多百姓要去开垦荒林,男娃女娃都得搭把手,最后还是用了那个老办法,孩子在学堂待满一年则奖银二两,满两年奖银四两,满三年奖银六两,上五休二,中午管饭,不论男女,在外城挑选十二岁以上的符合要求的男娃女娃,银钱一月一结,视在校表现给予奖励。

她们考虑到内城太多高官子弟,估计一个小小的白大人也不会放在心上,瞧不上置办的学堂,他们自持身份,可能也不会把子女送到外城去上学堂。

最重要的是,芷珠就没计划那一波人,家族大规矩多,她怕麻烦。

在招收的这批人中,芷珠意外发现有好几个女孩儿没有缠足。当她深入了解情况后才知晓,她们娘亲嫌弃缠足走不快,不能帮她们跑腿儿,她们上山割猪草,下地种菜,大脚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