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里的海盐半糖(8)

作者: 忆允唐萱 阅读记录

伊恬倚着靠背,在书里的空白处记录下流动的点滴灵感,而这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印在了一个男生的眼底:细腻而惠美、安静而内敛。

伊恬似乎没有察觉,自己举手投足,都有一个人在默默地欣赏,也不知道那个他是否有去看过,那道照亮伊恬的光——“琅琊榜首江左梅郎……”

熟悉且舒适的书桌,身旁没有同学“沙沙”的写字翻书声,客厅里上演的精彩剧集也没能诱惑到伊恬,她手头有热爱且期待的事情:将思绪与灵感付诸笔头,时而畅然疾书,时而顿笔斟酌,头脑中重温着《琅琊榜》中揪人心弦的翻案片段,应放置在何处才能发挥最大的震撼力?伊恬思忖着,也听从着自己的内心。

之后的夜里,伊恬总会不时地反复默念着这篇演讲稿。偶有琢磨到需要改进之处,伊恬会在脑海中细细重复几遍,以免一觉醒来后灵感就走丢了。但往往还是不放心,便蹑手蹑脚地起身记在小本本上,再心满意足地钻回被窝。

那一天,伊恬边等待着历史课的上课铃,边摩挲着演讲稿。虽然早已烂熟于心,但伊恬依旧会握着它上台,许算是定心剂吧。

在暗暗深呼吸释放紧张时,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之前的同学作比较:虽然没有跳出叙事评人的普遍主题,但饱含了感性的议论还算是“史无前例”,伊恬用手中的稿纸掩盖住那溢出嘴角的优越感,而这些细微的情绪,大多都能被身边的他悉心捕捉。

“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一代名将——他曾屡立战功,却死于帝王的猜忌。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也在一夜间走向万劫不复。忠诚与猜疑,热血与无情,全部都在帝王的一念之间。

檀道济,南朝宋将领,北府军最后一位名将。东晋末,助宋武帝刘裕扩大势力建有功勋,多次为其平定战乱。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从淮河出发,所到各城纷纷投降,进而攻克许昌,直进洛阳,平定长安。

刘裕称帝后,因檀道济履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妻子曾劝其说:“震世功名,必遭人忌,古来如此。”

他却不听劝告:“我率军抵御外寇,镇守边境,从未辜负国家,国家也必不负我。”后宋文帝即位,因檀道济在前刘裕一朝立功,威望极高,其心腹和儿子都身经百战,军功赫赫,因而朝廷怀疑并忌惮其势力不可控制,便以叛变之名将其斩首,儿子、心腹皆被处决。

对于檀道济的事例,我的感受是:战士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换来的却是帝王的勾心斗角和无尽的猜疑。

陛下远在王城,为了一念猜忌就挥下屠刀,斩杀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军将,自毁了能保卫王土的“万里长城”。

檀道济的权力是先皇和陛下共同赋予的,但陛下却没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在决定将他赐死前,可曾记得:是他,为先王开拓疆土,助其称帝;景平元年,北魏进犯,青州告急,又是他,率军解围,镇守广陵。无论是为臣,还是为帅,他从未负过陛下。他知道自己心里忠于的是什么,所以他从未想过背叛。当他拿到赐罪诏书时,心中是何等悲凉。

君不知臣,臣不知君。君若知臣,当知他不会背叛,臣若知君,他就不会至死也不肯相信陛下会杀他。

陛下可以杀掉所有自己认为居心叵测之人,因为你是王。可当你杀掉所有人时,你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吗?

即使是至尊帝王,拥有最至高无上的权力,也总有些做不到的事,比如,陛下影响不了天下人良心的定论,改变不了后世的评说,更无法否定死在你手里那些冤魂忠正的心。陛下也许未曾发现,当年的君臣之义,全都消没在陛下自己无端的猜忌中。

天下并不是陛下的天下,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君臣?北府冤魂,天地为墓。在陛下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权,又何曾有过天下?

檀道济死后,北魏南征,势如破竹。宋文帝可有悔意?若北府军仍在,江山应不会在风雨中飘摇。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与下面那么多双眼睛相对,伊恬不太自然,但她能察觉到自己的内容成功抓住了同学们的心。

言尽、鞠躬,收获到赞许的目光和掌声,对伊恬而言就是最大的肯定。尽管对于“檀道济”这个人物,伊恬同大家一样知之甚少,但经过“精心”搜索整理拼凑的概述还算能够呈现出这一名臣的大致形象。

再到情感升华部分,小说《琅琊榜》确是字字珠玑,与檀道济所处的历史情况有太多的不谋而合,一字一句犹如空谷之音,加上感性的对问形式,能够挑拨着人的心弦,使人无限地接近那些曾经的历史风云,这也是伊恬自认为最得意的地方。

上一篇:喜帖街[短篇集] 下一篇:白昼里的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