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九零暴发户(2)

作者: 十肆兜 阅读记录

自己孑然一身在外面飘荡,那种身若浮萍的感觉,还是让人有点孤单。

当然,她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相反,生活越是不如意,她就越是庆幸自己的这个决定。

偶然的孤单,不过是人生的常态,为了消灭这种常态而缔结一段婚姻关系,甚至制造一个生命,这显然不是她会去做的事情。

但不得不承认,不管前世她的人生是否毫无遗憾,能够再见亲人,毕竟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相隔生死的久别重逢,就更让人潸然泪下了。

末宸泪点本来就低,硬是在奶奶惊诧不易的目光中哭的涕泪横流,见她哽咽着吃完了这才皱着眉头问:“你妈是不是又打你了?”

是的,又。

末宸小时候总是挨打。

这到不是因为她特别倒霉,而是在她生活的地方,小孩子挨打,基本属于一个常态。

直到她上了高中之后才发现,哦,原来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挨打,这是一种家庭暴力。

但在农村,哪个小孩不挨打,那才算奇怪。

大概也是因为所有人都这样,所以他们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受到了虐待。

末宸小时候很笨,被打也不知道跑,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干脆不哭,让打她的人毫无成就感。

直到初中毕业,她才没有再挨过打了,不再挨打的原因,是因为妈妈又一次动手的时候,弟弟站了出来,挡在她面前,推了她一个踉跄,并威胁再打她,他就要打回去。

要知道,在农村,不论哪个儿女,敢和亲妈动手,那时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其严重后果,比和父亲动手要严重得多得多。

人生第一次被年幼的儿子威胁,妈妈很受震动。因为她打他的时候,他也只是跑,从来没有说要顶嘴更别说还手了,却因为姐姐被打反抗亲妈,还和她对打,终于让她开始反思自己。

不得不承认,她妈妈是个天生的政治家,很懂得权衡利弊,一发现自己在家里的统治力下降,就马上反思自己。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使用过暴力。

末宸记弟弟一辈子的好,都是因为这件事。

后来她长大了,旧事重提,弟弟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妈妈因为总动手打他们的事,向她和弟弟道歉,并每次提起,都愧疚不已。

末宸很容易地原谅了她,并不是因为宽宏大量,而是她知道,她所受得教育,所生活的环境,就是这样。

就像她小时候挨的打,比自己要多得多,但真正让她愤恨的,是外婆口不遮掩的辱骂。

所以对她来说,辱骂比殴打更伤人,所以她温柔地对待自己的儿女,生气了就打他们,而不是破口大骂。

这种暴力和折辱,伴随着贫困煎熬的生活,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深深地镌刻在他们的骨髓里。即便想要改变,也无从改起。

相比来说,她奶奶这样不打孩子也不骂孩子的,是个绝对的少数。

而她之所以不打骂儿女的原因,却是因为生母早逝。自己是由父亲和兄弟养大的。

父亲的繁忙,兄长的寡言沉默,让她有了一个非常平和的成长经历,以至于她居然没有继承到这种基因。

等到结婚之后,除了被婆婆刁难了半年之外,就再也没有遇到过任何来自家庭内部的纷争。

这导致她对儿媳妇们殴打孙子孙女的行为非常不赞成。

但是,她又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妇人。因为觉得没有哪个媳妇会喜欢婆婆管自己的私事,所以从来不对儿子媳妇的小家庭插手。

同样的,他们管教孩子的事,也就没有了她置喙的余地。

因为仅有的几次阻拦,除了当时解救了孙子之外,后果不过是让媳妇背过她之后,把孙子孙女们打得更狠。

这也是为什么一看见末宸哭,她就下意识地认为,她又挨打了的原因。

末宸好不容易才擦干了眼泪,摇头表示自己没有挨打。

奶奶却不相信,很是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挎着篮子走了,不多一会儿又回来,从衣兜里面掏出两个桔子,塞进她手里,说:“赶快吃,吃完把手洗了,再漱漱口,别让人发现了。”

不是她小气,而是孙辈多,桔子就那么几个,给了这个没给那个,会被媳妇埋怨偏心。

末宸本来想说不要,奶奶却不听,塞完桔子之后,再叮嘱她一遍早点上坡去干活,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她也有活儿要干呢,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耽搁。

末宸只得深吸一口气,剥开桔子掰一瓣放进嘴里,酸得脸都皱成了一团。只能把剩下的踹进怀里,想着留给其他人。

等她锁好门,背着背篼,凭着久违的记忆,到坡上的时候,太阳已经挂老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