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逆水寒同人)紫陌青门(5)+番外

沉封数年的记忆忽地涌起。

顾惜朝这三个字,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

他半生悔痛,竟全是因他而起。

到现在戚少商也理不清对顾惜朝的复杂感情,也不知道当日放顾惜朝离开自己是否后悔。

数年过去,顾惜朝音讯全无,他当年也曾叹他惊才绝艳,最终却还不是死得寂寂无名。

想得最多的,倒不是那一场千里追杀,而是初见。

那个锦衣少年,竟有和青衣的顾惜朝几乎一模一样的笑容,一点似是而非的诚恳,一点若有若无的嘲讽,一点掩不住的傲气。

他还在猜测这少年是何身份,少年已坦然相告,他竟是吴王府新迎回的世子。

想到吴王府和今圣的做派,又想到顾惜朝的出身,戚少商不禁苦笑,莫非真是微寒之中出人才。

这样的新帝,也不知是不是大宋之幸。

京中事态,各方多少都有数,几日后今圣驾崩,京城处处缟素,但也都有条不紊。

刚刚被封为太子的原吴王府世子不出意料被推上帝位,人人都在观望新帝态度,紧盯皇宫。

新皇登基,大肆封赏,倒不出格,只有一个人一步登天,消息传到戚少商手里他一见之下便掉了手中的纸。

封吴王府西席顾惜朝为一品太师。

顾惜朝!

是那个顾惜朝!?

自戚少商入主金风细雨楼,为避嫌已与神侯府渐渐少了来往,此时顾不得太多,立刻赶到神侯府,神候挥退左右,他急急地问:

“神候今日面圣,可曾见到……”

神候凝重地说:

“就是那个顾惜朝。”

虽然早已料到,戚少商还是觉得太震惊,这消息让人全无半分准备。何况关心则乱,这人与自己关系实在太深,无措了半响,他才道:

“他这些年,莫非在吴王府……?”

其实他也清楚,顾惜朝若在吴王府,怎么可能数年来他和神候都不知晓半分,只可能他这些年,都

在新帝身边……

神候说:“我已着人去查他这些年的行踪,明日我再去面圣,一定要让陛下提防顾惜朝。”

戚少商不知怎的觉得此计不成,想了想才明白,了解顾惜朝的人才知道他有多大魅力,就算和他理念不合,也对他深信不疑,顾惜朝主动发难前,有人对他说顾惜朝会让他家破人亡,他也必定不信,若是被顾惜朝一手教出来的孩子,旁人岂可动摇得了。

但他还是抱着半分希望,未加阻拦,待第二日神候回来,与他会面,凝重无奈之色更甚,疲倦地说:

“陛下对顾惜朝信任非常,言听计从。”

这比戚少商想得还夸张。

信任非常,言听计从。若是一般从乡野间寻回的孩子,刚被推上帝位,难免对先生事事依赖,但他几日前见过那少年的样子还在眼前,那样一个少年,绝不甘心为人傀儡。

京城里不止金风细雨楼和神侯府,处处都在观望这个新贵。

京中势力淘汰何其快,几年前的旧事,到如今已没几个人知道,况且当日事关宋辽联姻,又关天子颜面,情急之下神候也有许多犯忌之事,加上办案的各方人都有心放顾惜朝一马,本也未宣扬,至今日竟没几个人想到这个顾惜朝是何许人,关注的只是他的职位。

太师一位可大可小,往小了说,不过是虚职,除了伴驾荣耀,手上无半分权利,往大了说,太师为一品,可活动的范围遍布朝野,一不小心便是又一个权臣。

这位新任太师倒真像新帝小孩子脾气推上去的,安份得很,很快群臣的注意力便都被转开了。

新帝年少,心气倒高,不是个安份的主儿,今日这里动动,明日那里改改,哪里也不伤筋动骨,哪里都要参一手,无论蔡京还是神候都寄望于这位新帝,新皇初立正是不稳的时候,皆大力支持,虽然所求不同,所作却十分默契。

等回头再看,才知陛下不愧为龙子,手段何等深远。

在群臣眼睛底下攒满羽翼,陛下一发动便是雷霆之势,太祖曾立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于是“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但这位新帝偏生不尊“祖宗以来”,不做“盛德之事”,不怕“天必殛之”。

皇帝铁了心要杀人,谁拦得住,谁敢拦?

直至陛下收手,无论蔡京或神候,朝中再无人可制约陛下。

果然不愧是顾惜朝教出来的徒弟。

奇异地是戚少商想当然地认为是陛下的手笔,竟没认为是顾惜朝在背后操纵。

他是对陛下有信心,还是对

顾惜朝有信心?

朝中这一整顿,顾惜朝的势力便显露出来,这位向来有名无实的帝师一时风头无量,陛下也毫不介意,仍和外人以为这位皇帝无人倚仗时一般宠信顾惜朝。为顾惜朝大肆翻修了太师府,却仍时常令他留宿宫中。

一日日过去,戚少商便明白,顾惜朝这次确实会安分做官,不生事弄权,因为陛下给他的信任足够让他放手施为,不惧一切顾忌。

他想起旧事,顾惜朝曾苦求赏识,为了一个机会,不惜抛下娇妻,背弃血誓,由边关一路上京,真是做到了杀人越货,不择手段。如今他可算……如愿了吧。

戚少商在顾惜朝杳无音讯后很久,才想明白顾惜朝天生就不是江湖人,他总想用江湖人的想法来理解顾惜朝,所以从来都不明白顾惜朝在想什么。

会把这样的他当知己,顾惜朝实在是寂寞太久了。

但他入主金风细雨楼以来,也明白顾惜朝不是做官的料,除非遇上唐太宗那般的明主,他永无出头之日。

如今是真遇上了,他才知道,朝堂之间,疆土之上,顾惜朝能发挥的能量有多大。

他当年一心觉得顾惜朝比他更能管好连云寨,眼光倒也不算差。

戚少商再想当年事,唯余自嘲。

顾惜朝成亲时,戚少商也去了。

刚收到顾惜朝成亲的消息时,铁手大醉一场,但终究没有杀到太师府去。

同为男人,他很清楚,不可能让顾惜朝为傅姑娘守节,何况顾惜朝尚无子嗣,也还年轻,难道要他断绝血脉不成?

喜帖上写的是继妻,他还愿意承认因谋反而被斩的前丞相之女是原配,也算有情有义了。

这场婚礼并没大肆操办,宾客不过寥寥几人,都是顾惜朝入朝之前和他有旧的人,也导致了这场婚礼的气氛沉闷无比,顾惜朝竟也毫不在意。

这位新的顾夫人体弱多病,从不见外客,三天两头请太医,连陛下都特意下旨免了各种觐见。但倒和顾惜朝琴瑟和睦,成婚一年,就给顾惜朝添了个女儿。

这个女孩儿被陛下赐名顾念,一出生就封了长乐郡主,看她受宠的程度以及父亲的地位,加封公主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连太子都称他“父亲”,顾惜朝已是位极人臣,再往前一步,就是裂土封侯了。

自古多少权臣将军都是死在“功高盖主”四个字上,许多人都在等着,陛下什么时候清算顾惜朝。

连神侯也进言过,顾惜朝已赏无可赏,陛

下只是漫不经心回道:

“那便不再赏了。”酷乐猫整理发布

有功无赏,岂能不心生怨怼?

但陛下说这话的第二天,顾惜朝便主动上奏辞赏,换成别的。

开始是封妻荫子,后来请陛下参加家宴、请陛下赋诗一首,甚至有一次,请陛下完成欠他十数年的罚抄功课。

陛下朗声大笑,道:“朕定会补上!让先生好好检查。”

多少年过去,陛下还是称顾惜朝“先生”,亲近如初。以至于顾惜朝之名传于民间,学生士子们都称他“顾先生”而不是“顾太师”。

如此君臣情谊,可传为千古佳话了。

只因一个顾惜朝,哪怕早年陛下违背祖训大开杀戒,清流中也始终是赞他开明睿智的多,骂他残忍嗜杀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