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演技代替症(316)

作者: 休芸芸 阅读记录

这也是一部在电影史上光辉灿烂、无与伦比的电影。

在一定程度上,焦国栋对《华工》的立意,也是趋近和致敬《肖申克》的。

那就是,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

所谓的拯救和渡人,就是林一南牺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华工回国的机会。

电影播放到最后,踏上故土的那一刻,阿什不由自主跪在地上,无声呜咽。

……

罗布里还没说话呢,旁边的陈卓呜呜呜地哭了。

罗布里其实也眼眶湿润了。

因为电影,真的太震撼,太悲情了。

罗布里安慰:“行了,别难受了。”

陈卓擦了把眼泪:“不难受不行,罗布里我捧着你的骨灰呢。”

罗布里:“……”

……

陈卓的表演可圈可点。

事实上,电影里所有人物的表演,都非常不错。

但罗布里的表演,让所有观众记忆犹新。

尤其是外国观众。

因为他们觉得,林一南最后和监工同归于尽……这种悲怆的死亡,是他们文化中所极为推崇的东西。

叫希腊英雄的陨落。

在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中,对英雄的宿命,以及对这种宿命的欣赏是两种不同的方式。

中国人对英雄的欣赏态度是,这个人是个英雄,我很欣赏他,但这个英雄一定要有一个好的结局,一个完美的结局,明哲保身、子孙满堂,富贵长寿,这才叫真正的英雄。

但外国人的文化源自希腊罗马,在希腊神话中,英雄诸如赫拉克勒斯和阿喀琉斯是痛苦地死去的,悲壮地死去的。

凡人终有一死。

但英雄死得震天动地。

外国人就认为,英雄只有这样悲壮地死去了,才叫英雄。

活着,就是苟且。

垂垂老矣的,不是英雄。

……

所以林一南的死亡,符合西方人对英雄的想象和推崇。

没有一个观众会忘记林一南用枯瘦如鸡爪的手指,紧紧抓住监工的脚腕,将他拖入深渊的一幕。

那种下定了一切决心、抛开了一切的奋不顾身。

那种仇恨和快意,释然和解脱。

……

是什么,让一个衣食无忧的少年,面黄肌瘦?

是什么,让一个温文尔雅的少年,狰狞苦痛?

是什么,让一个华夏子民,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存活?

是什么,让他经年流离,去国离乡?

万苦千辛,来煎人寿?

……

和张明义导演不同,焦国栋的电影总是压抑的、尤其表现在,他从不在电影的最后,留下希望。

他塑造的,就是纯粹的悲剧。

而张明义导演的电影不管多黑暗,总还是愿意在电影的最后,留下一些希望的种子。

这一次也是,焦国栋的电影最后,林一南死了,家族坟堆里,多了三个孤零零的土包。

林冲没有上得了梁山。

他永远都在黑黢黢的路上,呼号狂奔。

咿咿呀呀的戏曲声伴随着陈卓的呼喊,回荡在电影院中。

即使灯光亮起,字幕出现,主创人员的名字在荧幕上划过……

现场也没有一个人起身。

所有人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浸在这样剧烈的情绪中,无法走出。

……

皮埃尔最先站了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双手举过头顶,猛地撞击在了一起。

“杰作!”

“无与伦比的杰作!”

清脆的掌声没有节奏地响起,这是来自戛纳电影节主席的肯定。

随即,路易斯刘站了起来,长叹一声,轻轻点头。

让雅各布站了起来,用力地拍着手,目光浮动,眼圈通红。

朴锡康猛地给了自己一巴掌。

他记得,自己当年在完成第一部 作品,也是真正意义上令他享誉世界的作品的时候……他的一颗心,也就如现在这样被充实,被填满。

被震撼。

麦格的烟嗓在后面叫的最大声:“罗,你是天才!你太伟大了!”

戛纳评审团站了起来,九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用同一种掌声表达自己的感情。

……

全场的观众站了起来,两千多个人的掌声,就像海浪和洪流。

一波波涌上来。

没有退去的时候。

……

罗布里和陈卓拉起了焦导。

哭的泪流满面的焦导。

罗布里早发现了,其实焦导是个特别容易动情的人。

你看他文质彬彬的,温文尔雅的,冷静又自持。

其实可爱哭了。

你看他现在,哭的跟个孩子似的。

好像打开了闸门,泪水滚滚而下。

对导演来说,没有一刻比现在,更光荣。

更激动人心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感动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