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市井之徒(215)

作者: 青山埋白骨 阅读记录

第二天一早,送走朗月之后,两人搭乘高铁前往屏州市。

朗颂的老家在乡下,到了屏州又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城乡巴士,才终于到达朗颂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群山环抱的桃树山村。

朗颂带着孙谚识往村里走,边走边说:“我七岁的时候跟着我爸妈去了江城,自那以后每年最多回来一两次,住个两三天。”他指着不远处流经村里的一条小河,“现在太冷,到了春夏很好玩,可以上山摘野果子吃,还能下河摸鱼。”

孙谚识深吸了一口农村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想象着朗颂小时候卷着裤腿下河摸鱼的样子,问:“你摸鱼厉害吗?”

朗颂回忆了一下,回答:“还挺厉害的,小时候家里养了一只猫,一年到头都有小鱼干吃。”

孙谚识舔了舔嘴唇,突然有点馋小鱼干。

今天是元宵节,村里挺热闹,在县城工作的年轻人都回村陪留守村里的老人过节。

一路上有不少老人家跟朗颂打招呼,孙谚识走在后面跟着朗颂叫人,朗颂叫叔他也叫叔,朗颂叫婶他也叫婶。遇上两个热情的大伯,硬是要拉着他们去家里吃午饭,推搡了好一会儿才得以脱身。

孙谚识见识到了农村人的热情爽朗,低声问朗颂:“住村里应该很开心吧。”

朗颂笑了笑:“开心,不过也有因为庄稼种过界两家人吵架、打架的琐事发生。”

没一会儿,两人在村尾一栋两层小楼房前面停下。

朗颂从包里拿出钥匙:“到了,这里就是我家。”

孙谚识抬头看着面前的小楼房,墙皮已经脱落,刷了漆的大门被晒得干裂、发白。

打开门,一股常年无人居住的霉味扑鼻而来。

朗颂用一截围巾捂住孙谚识的口鼻,说:“哥,你在外边等我,我上楼去拿东西就行。”

孙谚识抓他手腕:“我跟你一起上去。”

朗颂无奈一笑,从包里拿了口罩给孙谚识戴上,环着他的腰进了家门。

一楼是一个前厅外加一个后厨和一个杂物房,二楼是一左一右两个房间,中间有一条过道,走到头便是一条挑廊。

朗颂问:“二楼的格局是不是和蓝楹巷老房子的二楼很像?”

孙谚识点头:“很像。”连房门的颜色都几乎一模一样。

朗颂打开一扇房门,然后把孙谚识拉进了怀里,扯起敞开的外套替他挡着飞扬的灰尘。孙谚识也用手捂住朗颂的口鼻,等灰尘逐渐散去,两人才走进房间。

“这里原来是我的房间,”朗颂开口,“爸妈去世后,我把他们的东西都搬回来放着了。”

房里堆满了东西,用盖布遮得严严实实,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但房间里并不乱,看得出来朗颂精心整理过。

孙谚识用指尖抹了一下盖布,只有一层薄薄的灰尘,问道:“年前回屏州那次回过老家?”

“嗯,来打扫过一次。”

孙谚识点点头,他怕朗颂触景生情,卷起袖子牢牢牵住了对方的手:“那咱们也打扫一下吧?”

朗颂帮孙谚识把衣袖扯下来,擦去他指腹上的灰尘,摇头道:“不用,上次给了村里一位独居的婶婶一笔钱,她每隔一段时间会来帮忙打扫一番。”今天他们回屏州是为了给父母扫墓,回老房子也是为了拿点东西,时间上并不充裕。他掀开柜子上的盖布,打开柜门道:“东西大概在这里,我找找。”

孙谚识擦拳磨掌,难掩脸上的兴奋:“我跟你一起找。”

前两天朗颂去书房找书,结果半天没见人影,他进书房找人,却看到朗颂不知从哪里翻出了他童年时的一本相册,正拿着手机翻拍呢。作为交换,他当然也想得到朗颂小时候的照片。可是朗颂说他的照片都放在老家,所以今天才会特意来老房子一趟。

柜子里放了一些书和杂物,收拾得很规整,孙谚识很快就在堆叠起来的几本书中找到了目标——一本插页式小相册。

皮革材质的封皮已经老化脱皮,显然是有些年份了。

孙谚识小心翼翼地打开封皮,一张没有过塑的泛黄老照片映入眼中——六七岁大的小男孩穿着蓝色T恤、米白色的中裤,赤着脚站在小河的浅滩边,偏着头,瞥向镜头的方向。

那不情不愿的神态和现在的朗颂如出一撤。

孙谚识用指腹抚摸小男孩的脸颊,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你小时候真可爱。”

朗颂有些不好意思,“啪”一声合上了相册:“回去再看吧。”

孙谚识又翻开相册:“这么薄薄一本,一会儿就——”看完了……

话音戛然而止,倏地一阵天旋地转,他被朗颂抄起膝窝扛在了肩上。努力挣了两下,纹丝不动,在‘不可抗力’因素下他不得不合上了相册。

上一篇:樱桃 下一篇:假酒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