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科举文里的恶毒女配/穿成科举文里的反派女配(51)

妙娘笑道:“回舅母的话,妙娘最近在看《闲花集》,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

论起学问魏令月那可是翘楚,她虽然身子骨弱,但是为人极其聪明,尤其是在学问上,比男子还要勤奋,因此听妙娘提起《闲花集》,她不由得道:“顾妹妹,我也在读《闲花集》,尤其是词人上官先生作《秋风》,更是不少人推崇。”

若非是从后世而来,妙娘还真的招架不住,上官先生是本朝开国宰辅之女,擅长时文诗词,曾女扮男装进书院读书,嫁人之后,因为婆家规矩森严,她再也回不到在娘家时快活恣意的日子,故而写了很多闺怨诗。

其中最有名的是《秋风》,行文骈俪不说,和柳三变都有一比了。

但是这首《秋风》虽然如雷贯耳,受到不少人称赞,堪称闺怨诗之最了,可有一点,这是上官先生讽刺她婆婆所作的,里面把她婆婆形容的如恶风一般,暗示自己凄惨可怜之意。

妙娘根本不上当,反而道:“愚妹才疏学浅,读诗喜读升平之诗,我倒是认为《满团圆》写的最好。”

罗氏忍不住赞叹:“我也喜欢《满团圆》,家中丝竹班子在我们老太君六十大寿的时候还以这首词唱过曲儿呢。”

魏令月笑了笑,没再说话,聂六娘却不以为然,她觉得此女实在是太功利了,但她也清楚天下间称为才女的又真正有几个,那魏令月心胸狭窄,却被顾妙娘反降一军。这番小小的讨论让她觉得乏味的很,她从不掩饰自己是个有野心的女子,要在政事上辅佐自己的夫君,故而本以为这顾妙娘多么有见识,却没曾想到是个草履虫一般的人,只知道讨好婆母。

明明像她这种相貌,应该是往明艳大气打扮,她却非要往讨喜打扮。

看她一听就明白上官先生所作《秋风》是讽刺她婆婆的,料想学识不浅,却只知道讨好妇人们欢喜。

这种人就像是文人中一味贺升平的弄臣,但聂六娘欣赏的是那等有文人风骨,有骨气的人,就像林寒哲一样,虽然处于微末,却依旧文章敢于为下民发声。

顾妙娘配不上林寒哲,这般圆滑之人毫无风骨,只知道趋炎附势。

但在场诸人包括费氏都对妙娘很是喜欢,在程家这样的人家女子学识亦不亚于男子,很少有目不识丁者,费氏本人也出自名门,颇好读书,平日里也喜魏令月,就是觉得她饱读诗书,纤巧秀丽,腹有诗书气自华。

可就在方才她改变了主意,不得不承认顾妙娘确实比魏令月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好处,一来此女讨喜,一脸福相,却又美丽雍容,二来有气度,不是尖酸刻薄之辈,明明察觉到魏令月的不怀好意,却并不放在心上,三来就更好了,她把俩个弟弟拢在身边照看的极好,身子骨看着也康健,一看就是宜男之相。

费氏觉得自己摸到关窍之处了,为何罗氏挑选顾妙娘,她美丽足可以打动任何男人,程晏那样心高气傲之人,若是说一门庸脂俗粉,怕是程晏心底也会暗自怪罗氏,故而罗氏既可以讨好嗣子,又在子嗣上无忧了。

要知道二房没有分家,程家二房一共三房中,小长房进门的儿媳妇韩氏到现在膝下空空,若是此女进门,率先生下儿子,那么家族就会着重培养。

真的是打的好算盘。

如费氏这般想的占了一大半,包括年轻点儿的龚氏也觉得罗氏这步棋走的妙,虽说这顾妙娘不是聂家韩家这等宰辅之家出身,但是其父也是进士,位列三品,其叔父也是进士,在六部任职,况且她母亲还是程氏女,家教上更不必说,肯定也是极好的。

更重要的是顾妙娘父母双全,兄弟众多,方才言谈中提及程氏长子,十二岁就为秀才,未必据不是后起之秀,所以,她这样的家世虽然带不来多大助益,但也绝对不短板。

妙娘哪里知道这些,她随程氏坐下后,又有新客进来,大家的目光又在新客身上。

大人们这样的场合是很坐的住的,小孩子却不行,尤其是双胞胎,坐了不久就要出恭,程氏便让其丫头们带他们出去出恭。

这俩小子早就在内里待的不耐烦了,一出去见四处张灯结彩就闹着要在外边玩,凑巧遇到程晏了,程晏也不料见到双胞胎。

这俩臭小子戴着虎头帽,一点都不怕生的要程晏抱,都一齐喊着:“晏表哥,晏表哥。”

“安文,安武。”程晏一边一个提溜着,好奇道:“你们怎么跑出来外边玩儿呢?”

安文皱皱鼻子:“娘和姐姐在那边和好多个舅母说话,我们俩在那里坐着好累,所以就出来透透气。”

程晏失笑:“你小孩子学大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