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落水沉沙(276)

作者: 榉木无青 阅读记录

余沙咽了口唾沫,强自镇定地摇摇头:“不认识。”

“我瞧着不像。”郭恒之笑着说,脸上的笑容甚至有几分打趣的意思:“秦公子并未受举荐而做官,小友却还知道他和秦大人的关系。不该是不相关的人。”

余沙也笑:“秦公子为人豪爽不羁。在下家中经商,偶尔路上会见到秦公子,他酒后曾说过自己家世。今次是正巧在客栈看到他被抓。”

两厢话说完,郭恒之依旧笑着看余沙。他并未相信余沙的说辞,却似乎也不打算追问。

郭恒之就那样注视着余沙。他身负重任,此时死里逃生,却不见其劫后余生的侥幸,也不见其运筹帷幄的深沉。

他在这刹那仿佛真的只是一名出世的老翁,历经世事,举重若轻,在这乱世当中有一派胸怀与眼界。

他悠然开口,在这满地疮痍之间,似乎也有种泰然气魄:“小友,今日这乱象似乎还要持续很久。相逢既是有缘,我刚听小友给令妹讲学,颇觉有理。不如你我二人今日在此,不论双方何种身份,且来论一论策。”

余沙略微考虑,心知论策是假,问话是真,于是点头应下了。

郭恒之缓缓开口,率先开出了议题:“民气可用。”

听到这四个字,余沙脑子里登时炸了一下,不知道郭恒之此话的用意。

若以延续他刚才和旬二的对话,倒是同一个议题,只不过他给旬二的说的是民意不可违,而郭恒之说的是民气可用。都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但是此时此刻,这句“民气可用”可以有另一个非常直接的意思,那就是要不要利用东南方流窜作乱的流民军,把他们并入朝廷的军队,一同北伐。

郭恒之分明是来北方与关净月议和的,他在北方被人刺杀,此时却有此一问,不但说明朝中有一派主张招安余望陵,更说明连郭恒之自己都在犹豫。

郭恒之看见余沙的脸色变得凝重,便知道他懂了,露出一个笑容,开口:“小友,你先请吧。”

余沙顿时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论策变得十分审慎。他深知这不过也只是一次非常不正式的对谈,不太可能对朝廷或者郭恒之最后的抉择有任何影响,却还是无法控制地对他接下来说出口的每一句话万分慎重。

“民气可用”这一策,非常不简单,其中关系到南北两地的民生与民心,物资还有权力,更囊括了战后的一系列权力重组和移民安置的问题。

朝廷若真要用这股民气,代价是很大的,不说别的,如果并入,茶盐商道和中原一带饱受流民军侵扰的地区必然民心尽失。

而民气是否真的可用,也就是这一只合并后的军队能不能打赢关净月,以及战后余望陵是否能甘愿收手,不再与朝廷重启战火,谁都不知道。

但从另一方面,这对朝廷来说其实是个很合算的买卖。首先如果并入流民军队,战争的损耗会减少。一来不再需要在东南一带的前线投入军资,二来,两军合并,中原腹地至东南全域门户洞开,只要能得到漓江的财政和物资支持,定州如今的被哄抬米价粮价都会被拉低到正常水平。而且此时并入,如若胜了,战后解甲归田,就可顺势恢复中原地区的人口,复兴大片荒地。就算余望陵不肯给人,据守东南,朝廷也稳住了关净月,不外乎回到了之前三足鼎立的态势。

如果说以他个人来说,他肯定不希望朝廷招安余望陵。他深知余望陵阴狠毒辣又野心勃勃,如果真的并入,日后中原甚至定州城郭定有一场血战。

此战若发生在北伐之前,说不定关净月还能率军南下平乱,若是发生在北伐之后。在伤痕累累的土地上苦苦挣扎了十年的黎民百姓就会连番经历两场战争,必然重现当年匈奴和鲜卑入侵时尸横遍野流血漂橹的景象。而且不管如何,此仗一起,势必会吸干漓江百姓十余年辛苦积攒的财富和鲜血。

但是话不能这么回答,朝廷不会听取他针对某个人的判断和理解,没有实际的利弊无法成为制衡的筹码。

余沙沉吟许久,才说了第一句话。

“民气已歇。”

此话一出,余沙忽觉思路开阔了许多:“流民军中人,大多自己或者父辈都经历了鉴安之乱,如果是鉴安之乱之后,即刻整改土地,还田于民,民气还可用。可现在他们已在茶盐商道和朝廷作战数年,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和百姓与军队之间都有血仇,如何再汇流成一支队伍作战?”扣扣群"⑵<3?06九;⑵?3)九=6<日<更*

郭恒之脸色如常,只是淡淡开口:“情势已变,流民军中人早年确实都与朝廷交战过,但今年中原和江南一带又遇天灾,国库空虚,民众被迫落草。如今东南战场焦灼,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量临时征兵,导致敌我双方之间不乏血脉兄弟。此等乱象,若不及时制止,手足相残之祸,寥寥火星,可成燎原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