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村长(166)

作者: 孙家小娘 阅读记录

冯氏:“那你这全是听说,一个确定的都没有,还有,这玉蜀黍,你是如何打算的?”

随着梁思思的动作,玉蜀黍已经露出了金灿灿的内里。

说到这里,梁思思不由得有些犹豫,原本她想的很简单,将玉米种出来,以后村子里也算是增加了一样农作物,但是时间久了,想的不免也就深了。

一种新的农作物,梁思思不清楚其他地方有没有偷偷种,但是梁思思肯定的是,这玉米还没有在整个国家推广开来,

真要是传开了,那是功在千秋的事情,梁思思对名传千古没什么想法,有人穿越了,就想要在史书上留下自己的脚步,证明自己存在过。

但梁思思从没有过这种想法,她就想成为一颗不显眼的螺丝钉。

最主要的是,她已经将村子里这摊子给铺开了,这玉米,对她来说,作用没那么大了。

就算是没有玉米,接下来只要有豆腐铺子,村子里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她想要的一切都能慢慢实现。

所以来到大刘村时,她本来以为的最大幸运,现在其实已经没那么有用了。

现在的情况是,将玉米的事情说出去,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仅靠她一个人,她哪怕是将玉米种出来了,最多也就是给她大刘村增加一个特产,就算是整个大刘村都开始种植,那也就是给大刘村增加一种主粮。

可是,不说将来,就算是现在,大刘村的人其实也不愁吃喝,无论是新村民还是老村民,其实村子里的人每个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有点存钱,再加上村子里现在的上工机制。

就算是现在村子里的人不种田了,在不遇上灾年,粮食不涨价不短缺的情况下,村子里的人都是不用担心吃饭问题的。

可她要是把玉米的事情报上去,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不仅玉米的作用更能够发挥出来,隐性的好处也是有的。

他们村子里可是献出了一种农作物,以后县里有啥好事儿,能会不想着大刘村?

将来随着村子的发展,肯定会有考科举的人出来,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隐性的资源,不怪梁思思想的远,一个村子发展起来,最开始的是温饱问题,现在村子里的人已然能吃饱了。

然后就是富裕问题,只要豆腐铺子还存在,富裕问题只是迟早的事情,村民们肯定会越过越好。

当大家都富裕了,那追求的肯定就是地位,在古代想要有地位,那定然就是去读书,然后考科举了。

梁思思:“让我想想,让我好好想想,这可是个大事情。”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她自己知道,她心中的天平其实更倾向将玉米上报。

这只是浸种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梁思思心里想着玉米的事情,手上却要先把手里的活干完。

她重新拿起桶,两个人首先是对买回来的麦种进行简单的清洗,将浮上去的麦种给挑选出来。

这种麦种往往都是空壳的,或者说内部不够饱满,种下去也很难发芽。

初步挑选了之后,就要晒水,其实现在天还算热,平常洗脸的时候,用井里的水只会觉得清凉,因为井里的水很凉快,可浸种最好用的是温水。

在最晌午头那会儿,将水桶放在院子里,人去吃个饭,等回来的时候,水温度就晒的差不多了,在水桶里放上些许石灰,这个过程是羊叔特别强调过的,适当的放石灰很有作用,但是一定要适当。

放的多了,就有可能直接把麦种给烧坏了,反而起了副作用。

羊叔当时表情很是严肃,跟梁思思说了石灰与水的比例,最后又说,要是梁思思实在是把握不住,到时候可以去找他,他可以帮忙。

梁思思只是没有经验,又不是蠢蛋,羊叔都已经说的那么明确了,她要是再做不出来就有些不像话了。

不过到底是做错的后果太严重,所以梁思思比羊叔说的要少放一些石灰,宁愿效果差一点也是没关系的。

接下来就是浸泡两三天的时间了,将麦种泡进去,看着天色还早,梁思思就又将院子里的玉米棒都掰了下来。

冯氏看着她掰玉米棒,难得的眼睛发亮:“你这棒子都掰下来了,那这是不是也都可以清理了呀?”

鬼才知道,她有多受不了院子里这些玉蜀黍株,尤其是当他们个子越长越高了以后,她走在院子里都觉得自己院子像个杂草院,格外整齐的那种。

别人家的小院里,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种上一两个小菜,平日你吃饭的时候直接用了,她们家院子里,玉蜀黍遮天蔽日。

上一篇:世界毁灭未来 下一篇:穿到民国当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