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在古代当村长(239)

作者: 孙家小娘 阅读记录

反而是现在这样,才是最好的,也算是给了他适应的时间。

来买东西的不仅仅是本村的人,还有附近其他村子的,梁思思觉得挺稀奇,毕竟也没有大肆宣传过,人家怎么知道大刘村有个杂货铺要开张呢?

难不成是被爆竹吸引过来的?那也不太对头呀,现在村子跟村子之间距离都很远,爆竹的声音可没那么大。

这个疑惑几乎当场就被解决了,每一个来大刘村买东西的人几乎都能跟刘全众说上几句话,梁思思好奇的正是刘全众不理解的,然后人家就说是听卖豆腐的货郎说的。

大家都知道,那卖豆腐的货郎就是大刘村的村民们。

人家还觉得挺稀奇呢:“原来你们今天才开门啊,我还以为你们开了有一段时间了呢,货郎说都在你们这儿买过东西了。”

梁思思忍不住笑道:“虽然今天才正式开门,但是昨天就已经开始上货了,他们应该是昨天买的。”

总不能说我们村的货郎是忽悠你们的吧?就是为了把你们骗过来买东西。

就如同梁思思所预想的那样,杂货铺成了大刘村的一个标志,杂货铺里的货物是刘乃至精心挑选的,参考了郡城里的杂货铺,又考虑到了村民的实际情况。

基本上村民们需要的东西,杂货铺里边都能买到,很快的,村民们就很习惯在杂货铺里买东西了。

原先有些东西,为了避免多次进城太麻烦,有许多人家都会储备很多,现在他们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想买多少买多少,不够用了再去买就成了。

最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杂货铺里卖的最好的东西,不是大家都需要的米面或者是调料之类的,而是那些针线。

因为村子里的小姑娘们现在都在学习针线活,正是用这个的时候,原先没有钱的时候,小姑娘们学习针线活,做出来就能用,实在不行拆了也能用。

现在有钱了,自然就不会委屈自家的姑娘了,什么都买新的。

说起来,这些小姑娘们学习刺绣的条件,其实要比村子里的那些小男孩们学习的时候条件更好一些。

杂货铺开张没有两天,刘乃至的父亲刘自成的烧饼铺子也开张了。

刘自成的烧饼铺子原本是定在村口靠近官道的地方,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又改到了杂货铺门口,为此刘自成还专门给村子里交了一份租金。

村里有些人觉得刘自成傻了,在村口开烧饼铺子多好呀,官道有时候还会路过商队,那才能挣大钱呢。

现在换到了村子里面,人家商队也看不见呀,难不成你这烧饼只指望卖给村里人?

村子里的人现在有钱了不假,但是大家也舍不得顿顿吃烧饼呀,偶尔吃一次算是改善伙食,总不能天天吃。

只有梁思思,觉得刘自成也难得的是个有头脑之人。

其实回来的这祖孙三代人,刘自成最为沉默寡言,看起来也最为平庸,梁思思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结果人家成了大刘村第一个决定单干的人。

现在更是在杂货铺刚开业的时候就看出了商机。

现在旁人看不出来,等大刘村儿发展好了,杂货铺这里肯定人来人往的不会少,就算是现在,杂货铺每日里招待的客人都有一二十位。

在村口说起来很好,也不用交租金,但是能不能碰见商队其实是个看运气的事情,就算是碰见商队了,人家会不会在你这里吃饭就更不确定了。

最妙的是,刘自成租的时间非常长,因为现在刚开始,刘自成说要租这块地的时候,梁思思给了一个极低的价格,没想到人家一听这个价钱,一下子就直接租了十年。

说实话,当时的梁思思有一瞬间想把这个人赶出去,但是最终她还是压抑住了这种想法,毕竟价钱是她亲口说的,也没有限定时间什么的。

所以最终还是让刘自成租了,说起来这还是梁思思到了大刘村以后做的第一个赔本买卖,现在她就觉得赔了,等到时候大刘村发展起来,她只会赔得更厉害。

等刘自成走了,梁思思笑的还挺无奈的,果然呀,她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聪明人,这刘自成平日里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的,一下子就让自己吃了个大亏。

不过要是仔细说起来,也算不上是吃亏,毕竟是没本的买卖,这钱也是充到村里的账上,跟她可没有任何关系。

最后梁思思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就当是人家对大刘村有信心的奖励吧。

烧饼铺子开业的第一天,梁思思也过去捧场了,发现他们这儿的烧饼分三种,第一种很小,只有小孩子的巴掌那么大,价钱卖的也极为便宜。

第二种烧饼就是县城里卖的那种,大小正常,价格要比县城里卖的烧饼便宜一点点;第三种烧饼就是第二种烧饼,里面加菜。

上一篇:世界毁灭未来 下一篇:穿到民国当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