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行官途(41)

作者: 残缺的无奈 阅读记录

冯怡舒显得很活跃,一路上叽叽喳喳个不停,吴海燕和徐海洲对望了一眼,这个平日里对其他男人一向绝缘的表妹,似乎有点反常。

在兄弟面前,赵华一直都是坦荡荡的,他说道:“是有事想请你帮忙,我现在是大成乡的党委书记,我们乡要成立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基地,想让你们军区的部队帮我消化一点。”

“这个事情我一个作战部队连长怎么做的了主。”徐海洲边说边使给赵华使眼色,意思是吴海燕能够帮忙。

吴海燕敲了自己老公的一个爆栗,说道:“我会想办法的。”

车转进一个看起来稀松平常的小区,小区里都是一栋栋独体的别墅,隐逸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之间。吉普车开到小区的大门外,真枪实弹的警卫在查过徐海洲的证件之后,行了个军礼,缓缓的打开大门。

吉普车驶进一栋别墅的围墙里,围墙里种满了各种蔬菜,斑驳的青石小路上架着木架,上面爬满了密密麻麻的爬山虎。

一个中年妇女急忙的迎上去,中年妇女显得雍容华贵,冯怡舒第一个跳下车来,说道:“马总亲自出门迎接啊!”

“你这死丫头。”虽说是责怪,但是看向冯怡舒的目光却是柔情似水。

赵华和徐海洲他们也跟着下来了,徐海洲和吴海燕笑着说道:“舅妈。”

赵华当然知道对方就是马一兰,走上前,主动的伸出手来叫道:“马总。”

马一兰已经猜出来赵华的身份来,初次见面,马一兰对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感觉不错,不卑不亢,没有年少气盛的轻狂,也没有地方官员的阿谀奉承,马一兰也主动的伸出手来,说道:“听过好几次的声音,还是第一次见到你本人。”

“感谢马总对我姐姐的照顾。”赵华说道。

马一兰笑着说道:“怎么是你感谢我呢,是我应该感谢你,是你们给我挣钱的机会。”

徐海洲又领着赵华见过吴老,虽然老人已经八十高龄,但是精神矍铄,虽说是开国元老,却十分的平易近人,十分慈祥的一个老人。赵华他们进去呢,吴老和冯老这二位老战友真正亲密的交谈者。

徐海洲和吴海燕分别向二位老人打招呼,冯老笑着说道:“海燕这丫头都已经嫁人了,过二年你可就要抱曾孙了,我这个外孙还像个长不大的小孩,我这正发愁呢。”

“爷爷!”一身军装的冯怡舒竟然钻进冯老的怀里撒娇,这让赵华大跌眼镜。

吴海燕说道:“爷爷,这是我和海洲的朋友,也是来给您祝寿的。”

“谢谢,海燕啊,要好好招待你们的朋友,不要冷落了人家。”吴老说道。

赵华真的感觉吴老就想隔壁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吴老知道来给他祝寿的亲朋好友非官即达,谁会在意赵华这样的小人物,所以吴老嘱咐吴海燕和徐海洲要照顾自己的朋友。

和吴老打过招呼,冯怡舒他们也就退了下去,让久未逢面的二个老战友叙叙旧。

------------

第四十五章 吴家祝寿(二)

吴老的寿宴要是大办的话,前来祝寿的同僚部下足有千人之多,吴老只是让邀请了至亲以及和吴家关系密切的几个老友,其他人等,一概不接受。

吴家的小辈们集聚一堂,吴老的二个儿子,大儿子就是吴海燕的父亲吴国泰,中原军区司令员,二儿子吴国昌海城市市长。吴老还有一个女儿叫做吴国红,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的副局长。

在第三代中,吴海燕还有个哥哥吴海成,也是在部队里,不过是在东南军区,已经是中校团长了。吴国昌二个儿子,大儿子吴海涛就在h省的隋远市下面的一个县做一把手,二儿子吴海云经商,吴国红吴老最小的女儿,她结婚也比较迟,所以她唯一的女儿还在首都清苑大学上学。

这些复杂的关系也是从徐海洲和吴海燕的介绍下才知道的,冯怡舒在一旁调皮的说道:“要不要我帮你引荐引荐,好让你有拍马屁的机会。”

赵华头凑到冯怡舒的耳旁,小声的说道:“要不要我现在拍你的马屁。”

赵华说完,假装猥亵的盯着她那还算圆挺的屁股望去,冯怡舒闹了个大红脸,一方面是赵华猥亵的目光,更主要的是赵华靠近自己的耳朵,口吐兰气,冯怡舒情迷意乱,身上仿佛有一股热气升腾而起。

冯怡舒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她急忙的退后二步,低声道:“大色狼。”

吴海燕和马一兰相视一笑,要是别的男人,不要说和冯怡舒开玩笑,连靠近她的机会都没有。吴海燕悄悄的来到马一兰的身边,说道:“表妹一直对地方上的人有成见,不知道为什么对这赵华就是另眼相看,几次出手相助,而且一向和外人不苟言笑,竟然主动和赵华开起了玩笑,舅妈,这小妮子大概是情窦初开了吧!”

“什么叫做大概,你是过来人,还看不出来啊!”马一兰欣喜的说道。女儿的婚事一直是心头的一块病,这个赵华马一兰还是有点了解的,相当具有经济头脑。虽然不知道他人品怎么样,但是从徐海洲和吴海燕嘴里得知,赵华的品性和不错。

马一兰靠在外孙女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吴海燕娇笑不已,说道:“舅妈,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吴家的所以子辈们都在吴老寿辰的前一天赶到定城市,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享受着晚餐,当然赵华这个无名小辈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徐海洲和吴海燕介绍时候,也都对赵华礼貌性的微微点头。

徐海洲和吴海燕也要和长辈以及兄弟们打招呼寒暄,没有办法陪着赵华,索性还有冯怡舒这个小丫头,在赵华的身边和他胡闹着。

只听见吴国昌的二儿子吴海云说道:“姑姑,听说中央下定主意要进行价格改革了。”

“你这小子给我安稳点,你又打什么注意啊!”吴国昌对吴海云下海是一肚子意见,这个小子小子经常打着自己的旗号在外面给自己惹事。

吴国红说道:“中央下定决心了,怎么?你也做起了倒爷,我可听说你们这帮人赚的可不少啊!”

吴海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吴老严肃的说道:“你们经商我不反对,我也知道现在国家要搞搞市场经济,但是我丑话说在前面,谁要是犯法我第一个不答应。”

“爸,他们这些人就是钻政策的空子。”吴国红向父亲解释说道。

吴国昌显然对经济事件十分的关心,他问道:“小妹你怎么看这次的价格改革。”

“价格改革是势在必行,但是这次的改革很难说。”

赵华经历过这段历史,对此影响非常深刻,1988年4月1日,国家决定提高部分粮食、油料的合同定购价格。由此拉开了一轮包括毛线、彩电在内的物价改革。8月15日至17日,由国务院物价委员会提出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经**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

价格改革方案通过的消息一经公开,引起城市居民的恐慌,出现多年少见的全国性抢购商品和大量提取储蓄存款的风潮。到年底,全国零售物价总指数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分别达到18.5%和20.7%。人民群众对于物价上涨的恐惧心理和由此导致的抢购风潮,成为这次价格改革闯关难以逾越的障碍。

面对这种物价猛涨、人心极为不安的严重局面,8月30日,国务院召开第20次常务会议,发出紧急通知,表示:改革方案中所讲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指的是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长远目标,目前这个方案还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中。此次会议重提“稳定经济,深化改革”的方针,为1988年的价格闯关画上了句号。

这一年,如果有一个新闻人物的话,那就是“倒爷”。同一种商品,存在计划内、外两种价格,高额差价也催生了这群人。他们通过有政府背景和资源的人或公司,以计划价格买进,然后再按市场价格卖出,从中赚取高额差价。政府对国企,城市居民的补贴,相当数量落入此辈的口袋里。有经济学家保守估计,他们每年赚取的价差是1000亿,相当于当时中国gdp的6%-7%。时谚云:“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今日之福布斯富豪,不少是在此时掘得个人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