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分之一剧透(267)

简而言之,就是对萧西驰而言,压制南地是特地做给小皇帝看的,留下泉陵侯儿女性命的行为并借此埋下一颗不安定种子的行为,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温鸿听了张并山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感慨:“若无张君,我当真不知如何是好!”

——到了现在张并山还能保持住“算无遗策”的错误评价,也多亏了他不是在温晏然身边干活……

除了东南两地的消息外,温鸿还在打听官学的事情,他手下人千方百计,不知洒下多少钱,才总算得到了基本太学那边新出的教材。

那些教材表面都印了天子的赐名——“小学经典选集”。

有人疑惑过给乡学的教材名字里为什么会有“小学”两个字,而天子的回复是,既然京中的学校叫太学,那地方上面对童蒙的学校就应该叫小学,这才能够在名称上显得画风一致。

温鸿看过里面的内容,却并不太过在意,教材中选择的篇目当然都十分经典,而且字句辞藻都不晦涩,适合用来启蒙,不过考虑到这份教材是太学博士的手笔,那也没什么出奇之处。

唯一一点让他稍微在意的,是教材所用的纸张格外柔滑且具有韧性。

这些新纸是少府那边弄出来的东西,建平中人称之为宫纸。

仔细想一想,少府琢磨这种东西也并不奇怪。

产品一向是跟需求挂钩的,早年间造纸术的革新也是从宫廷开始,毕竟现在造纸的成本高,纸张算是奢侈品,而有机会用到的这些东西的,都以朝廷为核心的那一圈人,如今也是因为皇帝有了新的要求,少府才做出了调整。

张并山摇头:“主公请再看这一本。”

温鸿看着第二本《小学经典选集》,忽然意识到一件事——这本书跟之前那本书的字迹居然完全一模一样。

人写东西的状态会受到环境影响,纵然书本上的字是同一个人书写的,也不至于字字句句毫无差别,能出现这种情况,显然是建平那边出现了某些他们还不清楚的情况。

张并山低声:“据说朝廷这些日子已经得书万册。”

《小学经典选集》只有八页,不过书籍内容再少,能积攒到一万本,也算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最开始太学祭酒之所以只打算印上百本,是为了避免消耗太多人力,但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少府那边又支援了大量的纸张,便放开胆子,一口气印了一大批。

也正因为此事,本来作为厉帝时期旧内官的侯锁,名声居然慢慢好了起来。

温鸿思忖片刻,道:“天子这是在扶持内官。”

——作为张并山的主公,他的推断能力跟自己的心腹幕僚显然相得益彰。

张并山做了补充:“除此之外,小皇帝还想借此收一收东地人心。”接着道,“然而她已经大大得罪了东地豪强,那些黔首之心,便是收来,又有什么用处?”

一位幕僚道:“张君所言极是,典无恶伏诛后,那位小皇帝却还派人收了东地的马草,显然是别有所图。”

张并山闻言一惊:“朝廷派人收了东地的马草?”

那位幕僚赶紧解释:“当日典无恶要与朝廷打仗,便令人多种马草做供给之用,他既然身死,马草便也没了用处,当地农人的生计也因此中断。后来据说是那些小将军们写奏折回去,希望皇帝能减免农家税赋。”

然后不但减免了税赋,还让人原价收购所有马草,但令北地这些人不解的是,小皇帝最后却没把马草带回来,除掉朝廷军队用掉的那一部分外,剩下的基本都直接扔在了地里。

那位幕僚摇头:“天子年纪小,只晓得花钱,买了东西后,又不晓得如何安置,居然随手一丢。”

——他们并不知道,温晏然这么做,其实只是单纯地想要败一败国库而已……

张并山闻言,总算松了口气,向温鸿道:“此乃大好事,既然小皇帝不用太多马草,那大约是不会主动掀起战事的!”

温鸿也觉得自己的心放下了一些。

自天子登基以来,南地、西地、东地以此平定,而且战事的解决不但十分迅捷,结局都是大胜,作为一个心怀二意之辈,温鸿当真觉得惊惧起来。

这个时代的人难免有些迷信,皇帝本人百战百胜,又因为是天桴宫所选,在即位之初就有天命所归的说法,温鸿十分担心,万一自己站出来与她作对,说不准会死无葬身之地。

一念至此,温鸿又甚是庆幸,虽然自己当初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帝大兴土木,消耗人力财力,但到底是以讨好的名义,往建州送了许多建造河渠需要的材料。

想起此事,温鸿再度真诚道:“实在是多亏了张君襄助,否则温某当真不知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