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女世子(391)

作者: 于欢 阅读记录

——

永康元年四月夏,以历练皇子为由,将燕王赵希言派往北平府,督造宫城,无召不得归京。

新的燕王府刚翻修没过多久,赵希言就收到了离京的诏书,皇子出京,名为历练,实则是被贬思过罢了。

赵希言听从了皇帝旨意,但向其提出了一个要求,将晋阳公主一同带往北平府。

皇帝登基之后,晋阳公主就受到了监视,只能在京城之内活动,不得随意出京。

——燕王府——

“老天爷,这几年尽折腾了,北平与应天来来回回奔波,这都多少次了。”

正在收拾的行礼的明章抱怨了一句,“陛下也真是,哪有刚登基就赶儿子出京的。”

晋阳公主看着由翰林院所拟的诏书,细细揣测着里面的用意,而赵希言像是落得一个轻松一样,悠哉的躺在燕王府的大堂内,等候着新的启程。

“我不管陛下什么用意,反正我跟他请求他没说话,没说话我就当是答应了,只要带着姐姐一起,去哪儿我都愿意。”赵希言摇晃着椅子一脸轻松道。

“先前中原大乱,流民四起,殿下在北平府坐镇了两年,不仅处理了政务还将流民也妥善安置了,比起在江南,殿下在北方的声望,应该极高吧。”晋阳公主问道。

赵希言撑着脑袋道:“兵临京城前,秦淮河以北的行省州府官,都来燕王府朝见过我。”

“陛下的声望,是在战乱之时收复故土才有的,后天天下逐渐安定,陛下突破起兵,便引起了民愤,而殿下之举,恰好又可以填补。”晋阳公主道,“史书会记载开疆扩土的君王,是因为功绩显耀,也因为后世阅读之人,并没有处于当代,不知其苦,而当代百姓真正能记住与感激的,是造就太平盛世的君王。”

“姐姐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先生曾例举过历代的仁君,能让数万民众一同跪哭送灵,与敌国君主垂泪的,唯有宋之一朝的仁宗皇帝吧?”赵希言回道,“太过于文弱,我不喜欢。”

“便没有见过哪一朝打了胜仗还要赔钱这一说辞的。”赵希言紧接着又道了一句。

“妾不是要让殿下学仁宗。”晋阳公主道,“只是觉得在武一方,陛下是有过一统之功的,殿下就算亲征打到了塞北,也不可能与这一番功绩相比。”

“什么意思?”赵希言愣了愣。

“那日你回来与我说乾清宫的事,显然那番话是陛下故意说给杨氏听的,陛下知道,殿下一定会去找杨氏,既然已经有了试探,那么说明,陛下对于殿下的信任,已不像从前了。”晋阳公主道,“不要低估一个具有野心的帝王的疑心。”

“陛下了解你,但陛下不了解我,更放心不下我,他对于殿下的不信任,也仅仅是因为我的存在。”

赵希言躺在椅子上,伸腿轻轻摇晃着,忽然想起了之前皇帝与她说的一番话,“难道那天说的话,也是假的吗?”

“什么?”晋阳公主将圣旨卷起问道。

“那日进宫视膳问安时,爹爹说,因为我的仁慈,他会向上天祈祷,多留时日,要替我将北方的祸乱清除干净,好将一个太平盛世交到我手中。”赵希言回道。

晋阳公主听后迟疑了片刻,能让一个父亲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这中间的沟壑,已无法填平了,“我的存在,已经成为了陛下选殿下做继承人最大的障碍了,乾清宫曾是先帝寝居,这些时日,夜里当常有噩梦发生。”

晋阳公主望着窗外,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心病,最是难医。”

【作话】

老燕王:“变脸大赛金牌玩家。”

第172章 翰林学士

燕王赵希言乘车离京,前往北平府督造宫城,后有大臣上奏,以燕王年长,冠礼既成,便该要纳妃,为皇室延绵子嗣,皇帝不为所动,甚至以家事为由斥责臣子僭越。久而久之,上奏的大臣便渐渐少了。

永康元年五月,吏部考绩,迁湖广清史司郎中孙万城为湖广提刑按察使司佥事。

——武英殿——

“皇爷,翰林学士张九昭求见。”太监入内通报道。

“宣。”

绯袍公服的官员气宇轩昂的跨入殿内,持笏躬身道:“陛下。”

“张卿已许久未曾单独来见朕了。”皇帝喝了一口提神的浓茶,“前些时辰还告假离京,都忙什么呢?”

对于皇帝亲切的问话,张九昭抱袖再次躬身,“臣在忙……婚事。”

皇帝愣了愣,显然是有些不敢相信,他望着眼前的臣子,“婚事?”

随后张九昭从袖子里掏出一分奏疏递到皇帝桌上,“请陛下过目。”

皇帝拿起将其打开,仔细的阅读了一番,大惊道:“文卿要娶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