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115)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正如我所说,我不幸成为上述事实的经历者,不幸离开祖国,远渡重洋,来南洋避难。

但是,今天,我为有幸成为特区的一员衷心的自傲,在这里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国家即将崛起的希望,使我们中国人成为自己主人的理想,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

我可以像今天这样毫无限制的表达,甚至,我站的位置被政府认定为真理广场,任何人都被允许不受限制的表达,被政府认为这是人民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力。我为特区政府的举措,大声欢呼,这是人民的胜利,这是华人的胜利。

请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把我身上的光和热奉献给这片土地、这里的人民、这样的政府。我愿意!”

王时造在的演讲数次被围观群众的掌声打断,听演讲的人都被这个激情四射的年轻人打动了。

这样的场面,在特区各地的广场上上演,甚至没有登记参选的人,也会上台演讲自己的主张。当然,也有一些人发出不合主流的演讲,有鼓吹复辟封建的,有鼓吹宪政的,甚至有鼓吹纳粹的。这样的声音特区也并没有禁止,特区的言*者无罪可不是来虚的,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人身攻击,都不会有限制。

当然,特区唯一禁止的就是任何人都不得在特区组建政党,这种行为是非法的。特区保障个人的最大权*利,但并不意味着有团体试图挑战特区的统治权。特区也从不天真的认为,最完善的体制才是最好的体制。只要命运共同体还存在一天,特区最佳的体制就是高层精英体制,这是特殊历史造成的特殊体制,符合整个民族的最大利益。

在各地代表如火如荼的选举中,特区最大的中央报纸《新华日报》刊发了头版头条:“特区向何处去?”的政论文章。

这个问题在当今的世界,一百个人中有几十种答案。

在特区的这篇文章中,总结了世界上刚刚发生过的金融危机,以及这次金融危机造成的深刻影响,世界各国都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都在回答向何处去的问题?

文章揭露了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制度缺陷,以及对个人、社会和世界造成的深重灾难。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方法科学,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结论。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特区应该何去何从?

特区提出了一个特区根本制度的演进方案,特区认为在国家没有消亡之前,世界上的国家以资本主义为主的时代中,特区应保证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国有企业集团在国际竞争中保持压倒性的力量,掌握世界贸易的核心权力。同时,鼓励民间资本在其他领域灵活发展。

作为先进制度的代表,特区充分考虑劳动者的合法权力,所有特区的企业和农场都应按照特区的法律制定现代企业制度,保障劳工权力。

特区政府对所有成员负有基本保障义务,在养老金、医疗保障、生育保障、工伤保障、教育保障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特区的财政应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力得到保护。

作为国有企业,他们获得的利润在特区的根本制度中规定,属于特区民众所有,必须按照法律依比例返还给民众和支持特区的民生事业,从而证明国有资本的全民属性。

文章还提到民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和社会管理权如何获得,如何参与。提供了详尽的方案。

整篇文章为特区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民生制度确定了方向。唯有在政治制度上没有涉及。

这篇政论一发表,整个特区引发了大讨论。

争论首先在共学社的社团内部发生。社团与政党的区别,特区有法律详细的界定,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社团的规模不应该超过五十人。

共学社的成员,基本都是有高等学历的南洋华人组成,他们在文莱主要关注大陆的形势,学习讨论的东西很杂,有些人研究宪政,有些人研究民Z共和,有些人研究社会主义,有些人研究资本主义,总的来说,这个社团的倾向偏左。

王时造拿着《新华日报》说道:“好文!胜读十年书啊。这篇文章把我们一直搞不懂的问题,解答的淋漓尽致,数据翔实,方法科学,不是那种脑残的洗*脑*文,而且提出的方案,我认为不仅在南洋行得通,在中国大陆也一样行的通,能搞出这篇文章的人,真正是世之大才!不行,我要马上写一篇文章为其张目,明天再到真理广场演讲。”

“时造,这篇文章所描述的社会确实令人向往,但是,你家可是在文莱有好几个种植园,要是所有劳工都平等相待,按照企业制度管理,所费不小啊?到时,种植园能不能盈利,殊未可知?”有同样家庭背景的王应能不无担心的说道。

“不仅是那些胶农的地位和收入发生重大改变,地主和官员的特殊待遇也没有了,一样纳税,一样会被起诉刑罚,没有其他可以用钱赎罪的办法,如果真是这样,我们读书当官的意义何在?”支持宪政研究的社员,对可能享受不到**的特权而愤愤不平。

“诸位,换位想想,大家认为这样的特*权合理吗?不合理的东西能长久吗?我们并不是一直都是富有阶层,假如我们破产了,成为一名工人,我们希望整天有干不完的活,没有休息的日子,劳动报酬不足以养家糊口,这样的事情谁愿意干呢?这与现在的大陆又有何差异呢?我不担心我家的种植园,我听马都的一个亲戚说,特区将大力支持种植园扩大产量,我们种的果树特区有一家国有企业大量收购果子,根本不用像以前一样受洋人公司低价收购,我们出售的价格涨了,能有效抵消用工工资的增长,此办法能使社会平稳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这种有益的社会改革,我是坚定支持的。”

王应能听王时造说,特区将大幅提高果子收购价,支持种植园扩大产能。大为不解:“新鲜果子并不利于久存,特区花大价钱收购这么多果子,如何能够销售的了,销售不了就要腐烂,就要亏本,这样的政策岂能长的了?”

王时造笑道:“应能孤陋寡闻了,诗巫那里有座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区,里面有家巨型企业专门生产果汁饮料,果汁加工成饮料后,保存时限能够长达半年之久,足以让这些果子被市场吸收,据说,此次特区还跟英国东印度贸易公司达成了销售协议,将来用我们种植园生产的果子加工成的果汁将源源不断地流下欧洲。换来源源不断的资金。特区政府用事实证明只有集中强势资源产能使我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试问,假如应能一家,有能力生产果汁并打入国际市场吗?”

王应能豁然大悟,说道:“善哉,斯言!特区的政策对我等反而是一次机遇,我们的产值和产能提升了,有能力应对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造,改善劳工的生产生活条件,确实是双赢。”

王时造接着说道:“你还漏了一项,劳工的收入高了,休息的时间多了,是不是能够改善生活,改善消费?”

这次,连其他人都拍案叫绝。这不是典型的肉烂在锅里的理论吗?劳工收入高了,就促进消费,消费又促进市场,市场又带动生产和投资,生产和投资又促进劳工收入增加。这是多么高明的一个循环。

王时造又问道:“你们注意到这个循环的矛盾再哪里吗?”

众人摇头。

“大家看,如果按照这个理论资金和产能沿着螺旋曲线不断上升,总有一天会突破内部需求的上限,这个时候怎么办?等着经济危机发生吗?显然,特区的领导层眼光极端长远,国有企业集团就是用来应对内部经济危机的工具,通过强势的企业能力,对外输出产能,缓解区域能的需求过剩,既然要输出,就要有强力企业竞争得过他国的企业,特区的国有企业将会成为特区经济发展的最后一道闸门,实现在可预见的将来,经济保持发展却不会像国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每隔十年左右来一次经济危机。特区采取的政策并不倾向于极端的资本主义或者极端的社会主义,这是一种综合双方优势的创新方案,就如报纸上说的,我们的方案并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是是最务实的。根本目的就是富民强区。”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