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161)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宁海涛当然不是怕法国兵,他是担心特区的新兵遭受重大损失。目前特区的人力资源经不起任何重大损失,现在的这些兵,经过实战考验之后,就是特区的军队基干。

宁海涛很清楚别看特区现在各项事业发展的不错,但实质上周边局势非常紧张,英美都是冷眼旁观,等待特区出现致命错误,这些狼会毫不犹豫的扑将上来。必须通过与印度支那的战争告诉英美,特区政府不是软柿子,是仙人掌。

同时,特区也不能太张扬,从而把英日美拉到了一块,调转枪头对付特区,这样特区也就没有时间发展了,即使打赢,也动不了英美日的根本,自己则失去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目前特区必须如履破冰,继续实行低调、防御、外交政策,为特区赢得一年半的战略和平期。

只要特区的各项军工走上轨道,即使产量比不过英美,但是特区有信心在质量上胜过对方。

宁海涛一直有这样的怨念,非常羡慕以前美国想炸谁就炸谁的军事实力。所以,在特区规划的时候,战斗机的开发和生产是整个军工计划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戴燕空军基地,宁海涛充满了期望。

九十九、军工(二)

九十九、军工(二)

更新时间2012-6-18 8:58:09 字数:4343

 即便是宁海涛早就看过戴燕空军基地的总规效果图,但是当从直升机从基地上空掠过,也被吓了一跳。

亚文泰地处戴燕的腹地,有着大片大片的平原,现在这片几万公顷的平地全部变成了空军基地的产业,两组长达4.8公里的实验跑道,横穿平原,把整个亚文泰平原分割成巨大的三块,两组跑道中间的地块已经建起了纯钢结构的巨型厂房群,宁海涛记得这个厂房群是戴燕飞机制造厂的厂房,占地面积512公顷,据说做这份设计的自然科学院的专家称,这种规模可以领先一百年。

直升机在戴燕飞机制造厂的停机坪上停下,宁海涛下了直升机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这个停机坪据说可以容纳三百架后世空客380超级客机。从停机坪的一头到另一头,走路需要花五六个小时。

在这个制造基地都采用了小型的电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可以直接进出厂房,即方便人员往来,又可以携带一定数量的货物。作为现代化的飞机制造厂,必不可少。

这个飞机制造基地的核心班底是原谭门岛军事基地的战机维修大队,原来只有两百人左右,现在硬生生扩充到了两万五千人的巨大的规模。这些人很多都没有任何基础,只是识字和懂点基础数学,如果从工序上来说,唯一对点口的就是油漆车间的油漆工。

不过,说难也不是很难。真正的问题是在飞机制造厂的流水线设计,一些复杂的技术被合理的分割之后,即使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能很方便的熟练应对。生产线上真正的技术活,就是一些质量管理、各种电路调试、各种模块测试。这些活路需要一些计算机基础的技术人员,幸好特区的中专院校已经有部分优秀的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技能,被飞机制造基地直接调了过来,每个工程师带十个,技术人员的规模就上升到了两千多个。

学生在这里边学边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宁海涛问飞机制造基地的负责人王动:“王工,你这里是特区未来的依靠,无论如何要把特区的航空能力搞上去,多带一些人才出来,没有制造我们永远成不了真正的强国,想追上美国永远就是梦想。尤其是飞机制造工业,事关特区根本。我们有成熟的机型资料,甚至连风动实验都不需要就能直接上,铝合金、钢和工程橡胶这些基础工业特区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飞机制造的所有瓶颈都在你这里了。”

王动都记不清楚自己有多久没有打理自己了,胡子拉杂的说:“宁总说的对,现在的瓶颈就是人,机型、材料、生产线都是按照后世标准直接上的,没有一点问题。制造基地这段时间就是在抓落实生产线上的质量管理,成效还是不错,每道工序现在都实现了操作守则中的要求。现在整个总装过程都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技术人员,如何测试运来的涡轮增压喷气发动机,如何调制各种参数,还得我们自己来,学生们现在还上不了手,航电系统的安装测试也很费劲,现在制约我们快速发展的问题就在这里。”

宁海涛说道:“技术人员的事情急不得,也不能慢,留给我们的时间很有限,这批学生中有掌握技术的,马上安排上线,并让大学城安排更多的实习生过来,争取在1937年,我们特区有合格的航空技术人员不少于2万人。王工带我去看看我们的宝贝。”

王动说起新生的宝贝,马上眉开眼笑,说道:“宁总,有一架已经测试完毕,今天第三次试飞,我带你去。”

听说是试飞,宁海涛笑道:“看来我来对了。”

今天试飞的型号为“土星1号”,原型机是“空中霸王V运输机”。特区目前急需的是大型运输机,坦克、大炮、步兵车、空降兵都需要实现快速投放,才能快速干预周边局势。

按照特区的实战要求,这种运输机应该满载航程达到6000公里,这样就能够对整个亚洲、澳大利亚、南极全部纳入事态干预范围。按特区的想法初期应该能够有一次性空投一个标准空降师的能力。以特区一个师的规模,应该可以控制住局势,最起码可以实现自保,以待第二次空投。

要一次性空投一个空降师的能力,就需要六十架能够一次运载三百人的运输机来运输空降兵及小型件,以每架装载二辆虎式坦克计算,就需要六十架运输,每架十台运输步兵车需要八十架,运输炮兵及弹药需要一百架,再加上备用二十架。也就是说。特区应该具备320架大型运输机的能力,才能够达到战略要求。

“土星1号”试飞机型,全身已经涂上了浅黄绿色,标示系统还没有涂漆,其实也没必要,这年头在天上飞的有比它大的吗?

巨大的翼展达到了50.29米,机身长度达到53.02米,高度16.79米,这种体积相当于好几栋六层楼楼房合在一起的大小。人在在它的小面,谁都会才生敬畏感。

高达592立方的机舱容积,最大起飞载重达77.9吨,这种容量和载重完全可以一次性装上十辆伞兵步战车,或者一次性带走一个连的兵力。这种高空巡航速度能够达到每小时890公里的飞机,连这个时代最快的战斗机都追不上。超低空巡航极限低速可以到达213公里每小时,以实现低空空投物资。满载情况下,航程可以达到6200公里。空仓可以实现9000公里航程,即使没有空中加油机的支持,土星1号也能实现5000公里满载空投及空仓返航。

土星1号标配五名机组人员,两门航炮以及雷达系统,以它的速度一样可以甩掉大集群,如果遇到落单的战斗机或者侦察机,敌人连跑的机会都没有。比敌人快两倍,还有雷达锁定,有火控系统,有强力航炮,这时代都属于空中堡垒了。

其实“土星1号”甩掉了原装机很多功能,比如红外干扰系统和可编程诱饵之类的技术,这些功能都是针对红外制导和雷达制导导弹的对抗手段。

这年头唯一能够对“土星1号”构成现实威胁的是那种射高超过10公里的变态高射炮,不过,以特区的空军能力,估计战区里面不会允许有这种武器生存。

抛掉先进的防空手段,其实“土星1号”的高科技部分只有四发涡轮增压航空发动机和航电系统,前者稳定高效地让“土星1号”飞上天,完成任务,后者则是让它准确到达目的地,并获得空域其他飞机的实时情况。

机身设计、材料试验、发动机、航电系统、轮胎系统这些东西都是特区科学院完成的,其他关键部分也都是其他企业生产,放在戴燕飞机制造基地的只有整机总装和试飞。说起来,难度真的不是太大。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