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178)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作为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能够获得的秘密等级达到了B级,有资格获取关于国*产(国际)的相关秘密,以及苏联对未来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的文件。

宁海涛对这三位新同志有信心,只要不是偏激的狂*热的愤青,都能从理性角度看到未来中国的出路应该在哪里?何况,三人是精英中的佼佼者,理论基础和现实经验都无比丰富,某种程度上已经与特区的荣辱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到底给中共中央多大的援助规模比较合适?

作为正式委员之一的第二集团军司令李国栋说道:“援助红军我同意,但是直接给钱的方式已经不太合适,给红军战士钱多了,搞不好把红军的心搞乱了,大家都去过小日子了,谁来搞革命?所以我说,给红军战士的钱就按去年的标准,每人十个大洋。按红军的人头来发,具体怎么发下去,这个人情给中共中央,有助于中国中央和张(国*焘)的斗争中获得更大的助力。”

这个主意好啊!徐莉莉也不得不瞄了他一眼,李国栋脖子一缩,坐下了。

那么剩下的一大笔钱怎么办?都给中共中央?合适吗?这样的问题和答案从委员心头飘过,滋味是难明的。

大部分人的目光盯向了宁海涛。

二十多亿美元,比南京政府全年财政收入还要多很多。中共中央驾驭的了这笔资金吗?

宁海涛说道:“这个问题,等中央委员会代表团访问中共中央之后,在来讨论这个问题。实现新中国,是我们主要的目标之一,壮大中共中央的实力,是我们既定的选择,也符合我们特区的利益,但是一个原则就是不能给别人做嫁衣裳,便宜了苏联。先可以按去年的标准给红军战士发年终奖,剩余的钱,怎么花,给多少,取决权在中共中央。”

一个能够独*立自*主的政党才具备求真务实的基本态度,才能不受苏联即将开始的大*清*洗所动。才能正确使用整*风*运*动的法律边界,保持政*党*革*命的本色和青春。

能否摆脱苏*共的控制,这成了在国内问题上,特区提供多大援助的根本判断。

这种谨慎的态度,得到了委员会的认可。这么一大笔钱,已经不是善意表达的范畴了,已经足以决定一个政党的命运。

何老、瞿秋白和刘伯坚在特区待的时间比较长,尤其是何老,最早在特区担任要职,对于革命和务实有着自己的看法。

原来没有取得政*权,有过短暂的苏维埃经历,但是并不完善,当地情况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变,这当然有具体的原因。一方面是国*民*党打压,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时间验证苏维埃政策的正确与否。

但是,何老亲眼看到过不正确的政策在给当地民众和苏维埃政府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可是,在他执政汉文市的大半年里,特区制定的完善政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直接了当地改善了失地农民和被奴役的劳工的低下生活状态,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完全发生了改变。而当地的经济和民众幸福指数,几乎用一日一变来形容,社会改变的速度。特区体制在他行使汉文市书记权力的时候,他明显感觉到了掣肘和边界,一旦他的决策超出权力边界,他发现他的命令出不了他的办公室。

在特区这个体系中,多如牛毛的规则,编织成一道道权力运行的狭小通道,你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作出选择。虽然,权力大大受到制约,但是何老反而觉得行政变得非常容易,按部就班的按照特区的方针走,所有事情都能够处理的有理有据,不会出现大的过错。

不过令他奇怪的是,即使没有像原来苏*维埃政府那样劳心劳力的工作,整个社会他自己开始加速跑,有时候他都担心这个速度跑下去,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但是,毫无疑问,汉文直辖市的整个趋势都在向好的一面快速发展。

参加中央会议之后,他慢慢明白了,这是体制的力量。特区的强大发动机一开动,所有地区都会被这个强大发动机带到他们制定的道路上去。去年的会议他没参加,但是这次会议参加之后,他就明白了,发动机在哪里!

这些人,比那些说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无能为力的愤青不可同日而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构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保障弱势群体,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又极力发展生产力,争夺世界的经济话语权。资本、市场、科学、教育、社会保障、国*民所有制分红、劳*动保护、法*律、地方直*选等等,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但是在特区体制下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用何老的自己的话说:“假如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希望这个阶段更长一点。”

一百一十、超级me109(一)

更新时间2012-6-27 16:36:03 字数:4286

 加更!雄起!求收藏!

-----

梅塞施密特博士正在经历他人生中最大的考验。

他要么选择不管米尔希(德国帝国航空部主任)的威胁,用大量时间物力研制新飞机,但即便成功设计方案也可能被锁进抽屉永不录用;要么干脆歇手,接受但泽大学的邀请去当个教授,从此不再踏进设计室和厂房。

梅塞施密特博士是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的董事长和主要设计人员。他设计的bf-108在1934年的航空展上,获得了好评。让他们公司获得了提供三架原型机参加空军新机型的选择。不过,米尔希派来的人告诉他:只是验证技术的原型机而已,别指望任何生产订单。

他很清楚米尔希与他恩怨,这个恩怨得上诉到6年前。倒霉的梅塞施密特博士和倒霉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在给汉莎航空设计制造的客运飞机,连续两架坠毁,而负责汉莎航空采购的代表恰恰是米尔希,为此还被国会调查。

不过米尔希运气远远好于梅塞施密特博士,不仅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走下坡路,反而几年后成为帝国航空部主任。不过,与梅塞施密特博士的仇算是结下了。

本来梅塞施密特博士的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早在去年就该关门的,甚至连破产申请都已经递到法院。不过,后来莫名其妙地在戈林直接关照下,迫使汉莎航空接受剩下的客机订单,才让梅塞施密特博士逃过了一劫。

可他很清楚自己与戈林并没有关系,也搞不清楚戈林为什么要帮他?不过,因为要参加航空展,他没有机会再见到戈林阁下。

现在他又遇到了人生的重大考验。如果不能成功,他的制造厂必然倒闭,还得欠一笔股债,即使成功,由于米尔希的因素也可能一无所获。他的母校知道他的困境,已经向他伸出了援手,提供给他一份教授的工作。

他要退缩吗,去拿那份稳定的工资?还是像日耳曼民族值得称道的耿直和刻板一般,甩掉米尔希的威胁,从容地去设计室铺开白纸,哪怕万劫不复?

梅塞施密特博士在办公室抱着自己疼痛的头,双手已经慢慢捏成拳头。

“咚咚”敲门声,梅塞施密特博士透过透明玻璃看到是设计室的小伙子琼斯。

“有事吗?琼斯。”梅塞施密特博士问道。

“先生,有人找你。。。不过看上去是个华人。”小伙子搞不清楚华人与日本人的区别,只能以身高作出判断。

“华人?你确定?”梅塞施密特博士不明白他跟华人有什么交集。

琼斯耸耸肩说道:“黄皮肤黑头发,不过看上去有一米八,我从没见过这么高的日本人。所以我猜他应该是华人。”

梅塞施密特博士想起矮矮的日本人,也是一笑。说道:“请他进来吧。”

来的是工业和金融业特别委员会的任大强,他目前经常跑汉堡,扩大在华夏工商银行在汉堡的投资。

任大强一身呢子大衣,摘下头上的帽子。朝梅塞施密特博士伸出手,自来熟的笑道:“博士,我在航空展看过你的设计,非常的不错。戈林阁下也看好你的设计。”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