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23)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文件上的预测数据,实际上就是历史上发生的真实数据。

项英和与会的其他委员都是默然。

这样的情况他们不是没有考虑过,而是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完全无能为力。

甚至他们连自己应该干点什么,他们都没有想好。

“中央委托特区党委成立临时特委的目的,就是尽一切力量挽救这场人道主义灾难。挽救苏区的革命群众能够尽可能的得到救助转移。”

听徐莉莉这么一说,项英暗自舒了口气,看来临时特委是中央和所谓特区党委合作成立的临时机构,等完成这个任务后将被撤销。

心思放下后,项英也积极的表态,中央分局完全服从临时特委的领导。

陈毅听临时特委的目的是救助和转移苏区革命群众,也很佩服中央和特区党委作出的战略决定。

他很清楚,现阶段整个苏区基本落入敌方之手,要实行这个任务的难度都是空前的。

“各位委员,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我们需要马上讨论几个重要问题。请看大屏幕。”

众人的目光聚焦到大屏幕上硕大的几个字:

1935年2月前,临时特委应完成20万群众的转移,及救助60万人的群众,渡过困难的冬天。

其他的委员都被这样的目标吓到了。

“这不可能做到!别说转移20万人现在就是转移两万人都是做不到的,再说救助60万人起码需要五千到一万吨的粮食!现在整个苏区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粮食。”

项英对苏区的粮食情况一清二楚。

徐莉莉笑道:“项书记,粮食的问题你不用考虑,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如何使用分配这些粮食,如何有效地进入百姓的手中,而不被白狗子夺取。

关于转移的办法也由我们解决,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怎么组织这些人到达太拔。后续的转移全部有特区党委负责转移。”

听徐莉莉的解释,大家都吸了一口冷气。

这个特区党委的实力太强悍了。

徐莉莉继续说道:“我们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哪些人需要转移?我们特区要求的第一序列为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红军伤员及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这些人员在中央苏区大概有多少?”

少共书记陈丕显答道:“目前苏区登记的少先队员及共青团员有八千三百多人。”

陈毅答道:“目前在红军医院的伤员大约有六千多人,党政机关中的怀孕妇女不清楚,估计不会超过一百人。”

“也就是说,第一序列最多不超过一万五千人,同志们,我们还有十八万五千个名额。”徐莉莉强调道。

“为配合以后的游击战争需要,我们需要缩减庞大的机关,党政机关的90%人员都应该转移,他们留在当地的风险巨大,很可能遭到杀害。”陈毅略带祈求的目光看向徐莉莉。

徐莉莉点点头:“我同意党政机关中90%人员进行转移,而且要求作战部队中老弱及没有武器的人员也裁减转移。”

保密局谭震林测算,按这个标准,转移人员大概有两万五千人。

解决了后顾之忧,大家的思路开阔起来。

最后,临时特委定出一个比例,瑞金县转移八万人员,其他特别政治区内的转移人员每个县大约三万人左右。

保密局局长谭震林建议:“目前情况下,需要各苏区的地下组织积极行动,鼓励群众用各种方式主动往上杭方向撤离,而在上杭境内,我们组织同志,引导撤离的同志往太拔方向集中。这有利于迷惑敌人,敌人没搞清楚情况前,不会轻易阻拦逃难的人群。减少敌人有组织的拦截。”

“群众的撤离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四万人的党政军组成的纵队怎么到这里?现在我们基本处于包围之中,这样的队伍不可能突出重围到达得了太拔。”

徐莉莉让工作人员打开战场信息系统。

大屏幕上出现了于都的周边局势图。

投影上出现的实时信息,委员们又被震到了。

国民党军队的部署、人员、巡逻时间,一清二楚。

难怪这个徐书记有这样的信心,协助四万人的纵队通过敌占区。

“今天是26日,中央分局应在28日前完成四万机关转移人员的准备工作,前进基地将从28日晚21点起,派遣一个班的特战人员及直升机护航编队引导和协助纵队安全突破敌方防线,最迟应在12月1日早上八点到达西潭基地。然后协助临时特委收拢和引导自发往上杭方向避难的群众。”

人员转移的方案基本确定下来,但是关于如何救助六十万群众的事情,大家分歧很大。

一部分委员建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苏区群众应尽可能发动前往上杭,进入太拔前进基地附近。

如果采用这种方案,GMD政府军队将很快察觉到临时特委的意图,必将派遣大批部队进入上杭。

另一方面,导致太拔方面无力疏导这么多的人员,前进基地为保护人员,可能不得不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冲突,这会把特区党委拖入战争,徐莉莉坚决地反对此方案。

徐莉莉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为了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行动开始后,应同时鼓励其他群众往赣粤边的大于油山龙南、湘赣边的宜春吉安永新、湘南的郴州、闽北的武夷山一带同时转进。临时特委将在上述地区建立补给中心,中央苏区的主力部队也应分成多股往上述几个方向突围,并在该区域进行长期的游击战争,特区党委将对上述地区定期空投补给。”

这个方案一方面能协助临时特委完成转移工作,迷惑敌人,另一方面通过发动群众转进,离开苏区躲避敌人的捕杀,并沿着几个补给中心绕圈子,等再次返回家园,预计已经是第二年春天,大规模捕杀已经结束,也为转移群众获得了生存下去的一线生机。

这个方案获得了委员的一致赞同,毕竟这个方案同时给中央分局指明了方向,也解决了后顾之忧,而且目的地还有补给,一举多得。与会人员对未来的游击战争也恢复了信心。

解决这两个问题以后,临时特委第一次会议结束。

在徐莉莉书记的建议下,瞿秋白、毛泽覃、何叔衡被留在前进基地协助徐莉莉开展工作,其余人员由直升机送回中央分局。

会议还对廖定波下达了一个任务,要求杭代县委发动群众,在12月1日之前为前进基地制造或收集不少于20艘木船,大小应能装载30人左右。

临时特委第一次会议结束,徐莉莉常委、徐州号巡洋舰编队林夕少将和特区常委会开了视频会议。

“宁书记,情况就是这样。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粮食。在三天内,大概需要不少于一千吨的粮食到达前进基地,而在随后的两个月里,前进基地需要调动五千到一万吨的粮食。

第二个问题是武器,转移的人员中,预计有二万至三万人来自红军及党政机关,有军事斗争的经验,加上受伤的红军及少共人员,大概可以组成四个师,这些部队只需要培训一个月就能投入特区加州的战场。关键是武器,基地没有多余的武器可以提供给他们。”

宁海涛点点头说道:“特区的后勤是你管着的,粮食的情况你最清楚。别说多余的粮食,特区剩下的粮食也将在两个月内吃完。现在的办法是,徐州号编队应想尽一切办法筹集粮食,福州的漳州,广东的潮州都是发达区域,商业活动活跃,相信你们有能力处理掉船队带过去的物资,并换回粮食。”

徐州号巡洋舰舰长林夕嬉皮笑脸的问道:“首长,你的意思是不是商业手段解决不了,我们可以用用其他手段?”

林夕是宁海涛亲自带出来的兵,一向说话比较直白。

宁海涛没搭理他,继续说道:“关于武器问题,基地正在想办法,查资料,如果移民进入加州后,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特区党委决定---去抢!”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