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怒海穿越之征服1934(58)

作者: 愤怒之翼 阅读记录

雷蒙德看潘浩沙沙落笔,没有停顿,才意识到遭了。这次挡不住这个黄皮猪进入达尔文港了。

达尔文港因为达尔文曾经停靠这个港口,并在此处搞过研究而得名。他处于澳大利亚的北角,北靠帝文海,是北领地的首府。

所谓首府,其实没有必要太吃惊,比起南洋特区,他的地盘是特区的好几倍大,但是人口充其量就是特区标准村两个村的规模。

在欧洲人来到这里之前,达尔文港总共有人口126人,全部是中国人,有人说这些人是南洋中国人中的一支,也有人说他们是明惠帝朱允炆逃难人员中的一支。

直到英国把这里当成流放地,人口陆续增加到了现在2281人,其中中国人1329人,土著322人,欧洲白人630人。原来中国人还更多点,十年前,达尔文港中国人口超过三千,一部分是移民,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随着排华法案的出现,规定,驱逐有色人种,中国人只要没有犯罪记录,允许其离开澳大利亚,由澳大利亚政府支付一部分钱收购他的产业。移民在这样的政策下开始退出澳大利亚,导致中国人人口比例减少。

不过,历史上就定居在达尔文港的中国人,留了下来,他们无处可去,这里就是他们的土地。

北领地距离澳大利亚欧洲人聚集的东南部悉尼、堪培拉等港口距离好几千里。就像新疆离香港那么远。

达尔文几乎没有工业,他只是一个港口,是北领地矿业重镇爱丽丝泉镇矿物输出港,可以说整个北领地有人口的城镇,就是这两个,其他的地方广地千里,荒芜人烟。两个城镇有唯一的道路相连,而且与周围西澳、南澳、昆士兰几州并没有连接接通,某种程度北领地的唯一对外窗口就是达尔文。

潘浩住进了当地中国人开的旅馆永安旅馆。

老板叶成豫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人很爽朗,一点没有传统中国人的刻板和不苟言笑。

对于潘浩的入住,叶老板表现出了足够的好客。入住当晚的晚饭是他请的客,专门让他夫人杨氏做的家宴。

“叶叔,你客气了,让杨婶一起过来坐吧,菜够多了。”潘浩扭开自己带来的陈酿绍兴花雕,给叶成豫满上。

叶成豫端起杯子说道:“别管你杨婶,她是高兴,多少年没有见故乡人了。借你的黄酒,为贤侄接风洗尘。干。”

“干”潘浩双手端杯子,与叶成豫嘭了一下。

“好酒啊,除了跟爷爷喝过一回,在帝文这里没人能酿出这个味道了。”叶成豫很怀念这个味道,比起老外传来的啤酒过瘾多了。不过酒类生意被白人垄断了,既不能从大陆进到黄酒,自酿的品质也没了原来的味道。

潘浩眼皮一跳,问道:“叶叔,咱们这里的中国人还是用帝纹这个名字啊。”

“这是祖先传下来的名称,欧洲人夺了这片地,但是他们夺不走我们心中的故土。”

“哦,这个名字有什么讲究?”

“现在跟贤侄说也不打紧,大明朝已经没有了。我们这些中国人也不再是遗老遗少了。帝汶,就是明惠帝朱允炆最后的落脚之地。”

“啊!”潘浩证实了这个猜测,内心狂跳。

叶成豫喝了口闷酒,接着说道:“可现在谁还信呢!相传当年为逃避郑和搜捕,来自皇室的各种文件用具都沉入了帝汶海!仅靠口口相传谨守着自己的传承。现在的人,已经没有几个能搞清楚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了。”

潘浩试探的问道:“国内研究历史的人说,惠帝是在西南出家为僧了,怎么来澳大利亚了。”

“出家没错,去过西南也没错,部分跟随先帝的人都在那里定居下来与朱棣周旋,惠帝在叶家、杨家、郑家的协助之下捻转西洋,最后惠帝心死在帝汶定居下来,叶家、杨家、郑家随从也在这里定居下来,直到明朝覆灭多年,三家联合南洋遗老才在帝汶建了寺庙列圣宫,以为祭奠先帝之处。只是后人并不知道所谓的列圣宫祭奠的是谁。现在圣地被洋人占有,我等无颜再称圣地就是先帝陵寝,为先帝抹黑。”叶成豫眼睛已经有点模糊。

潘浩喝了一口黄酒,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叶成豫也击筑伴唱,这首大明杨翰林的临江仙,此时传出旅馆,飘荡进滚滚的帝汶海。

叶成豫似乎看到了那个落寞的先帝一叶扁舟孤独的在帝汶海垂钓的情景,老泪横流。

叶成豫并不知道,潘浩其实对这段历史是有所了解的。

特区在讨论澳洲政策时,为准备背景资料,搜索数据库时,无意中在历史数据中找到了一条信息。

2033年冬,澳大利亚达尔文市在准备开发达尔文所属的巴瑟斯特岛和梅尔维尔岛成为国际娱乐旅游岛时,发掘到了七十几个明朝时期的宝箱,据说里面有大量的黄金珠宝,各种陶瓷器具。

不过诡异的是,在澳洲该报道没有任何图片,也没有后续研究,这在新闻自由的后世是非常罕见的。国内的报纸有一篇报道,大胆猜测可能是明朝明惠帝朱允炆的宝藏。不过,没有后续的报道,也没有澳洲政府的回应。

更加诡异的是,特区对这个专家信息进一步搜索后发现,该专家的博客最后一条更新中,是其家属的留言,显示该专家死于2034年春节,地点是达尔文市,是在一次参观市郊鳄鱼养殖基地时意外受到鳄鱼攻击而死。

夜深之后,达尔文港海涛依旧,如果静静的听,就会发现涛声中有一个螺旋桨的声音夹杂在中间。

一个人影从永安旅馆翻墙而出,离旅馆不足一里的空地里潘浩登上了来接他的海鹰直升机。

直升机调转机头,往东北方向而去。

飞行五十公里左右,下面出现了两个挨着一起的海岛。一个岛像三足海星,每个足差不多有二十公里长十公里宽,面积八百多平方公里。另一个岛像美军的F22,最宽处有九十多公里,长度有六十多公里,面积达三千平方公里。

从飞机上可以看到,这两个岛中间一道海峡把两岛分开,海峡最宽处差不多有两公里宽,最窄处不过一百米左右。

在两岛的最窄处,灯火通明,那是一个巨大的工地。

一条1470米的机场跑道已经显露出来,旁边的停机坪上十二架J30已经部署到位。机场不远处靠近海峡的位置一个小型港口已经在使用,港口上林立着数个储油罐,数个简易仓库门口,有好几个运输车不停的在港口和仓库之间来回跑动。

从港口出发的另一条道路直通森林的深处。

潘浩知道这条路就是通向25号基地,整个特区最为核心的军事科学研究制造基地。

从特区成立伊始,这里就成了特区的关键决心。

除了加州第一水泥厂,这里是特区投入最多的地方,为数不多的建筑材料和工程机械都参与了这里的建设。不过,从工程量来看,最费事的只是机场跑道,其他建筑基本采用节省材料的钢结构房子和玻璃。

不过,在这里,特区投入了不少的军事力量,除了十二架J30常驻这里,还有以江西号导弹巡洋舰为首,青岛号驱逐舰、绍兴号护卫舰、南极号两栖登陆舰组成的分舰队为25号基地提供安全防护。

直升机降落在25号基地的停机坪。

接待他的是宁海涛和周大江。

潘浩下飞机就被吓了一跳,这两大神都来了,下意识的很不专业的要敬军礼。

宁海涛打断了他,主动伸出手跟他握在一起。

“你不是军人,没必要行军礼。这次辛苦你了,从香港转船过来差不多要个把月吧。”

潘浩呵呵一笑,肯定的说道:“28天21小时。”

上一篇:夺命神枪手 下一篇:我有花,你有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