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1050)

货车到了,不少在市场上采购的人围了上来,等待卢振军等人卸货。

周秋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幕,笑着调侃:“卢老师,你这是打出招牌来了啊。”

市场上还有专门帮忙卸货的人,卢振军倒没再动手,而是站在边上看着妇女和小孩。市场人多手杂,朱莉拳脚再厉害,也免不了有疏忽的时候。

他随口应道:“那得谢谢你给我找的货地道啊,结实好用还便宜,人家买了不上当,就愿意来第二回 。”

过来扛货的年轻人看了他一眼,被他瞪回去:“老实干活!”

那人吓得缩脑袋,只能吭哧吭哧搬货。

等人走了,高女士才小声说他:“你和气点,出门在外的,不要这么凶。”

卢振军冷笑:“凶,这要是在国内,我让他牢底坐穿了。”

原来这几个搬运工是在打工还债。

到东欧做生意挣钱这事儿,从去年起就偷偷传开了。这几个人是老乡,跑过来以后也做跑单帮的生意,还租了个大房间一块儿住。

你说做生意就做生意吧,他们缺德,拿国际长途当免费电话打。

住了不到一个月就跑了。房东——一位靠着退休金过日子不得不把大房间租出去自己住小房间的老太太还在疑惑呢,电话局寄给她的账单直接把她吓傻了。那一串数字,折合美元就是9000刀。

要知道,整个80年代匈牙利经济年增长率不超过2%,而且这几年通货膨胀严重,匈牙利老百姓的收入并不高。一般工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是100美元出头。

9000美金的账单,是要逼死人家老太太的节奏。

老太太崩溃了,可她不知道那几个中国人的名字,也不晓得他们究竟是回国了还是跑去了其他地方。匈牙利也曾经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一员,房子自然是公产,她连卖发房子还债都做不到,所以走投无路之下,她就跑到红七市场守着,希冀可以找到那几位欠账的中国房客。

因为她见到中国相貌的人就打听,有一回碰上了市场里的越南人,她以为是中国人就上去问,结果双方语言不通,她又着急,差点儿动起手来。

卢振军刚好当年为了打仗学过越南话,就上前帮忙解围,然后叫越南人给奚落了。大家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关系绝对够呛,卢振军在战场上没吃过亏,结果下了战场却这样没脸。

这被他视为奇耻大辱,发誓一定要把这几个混账玩意儿给揪出来。

别说,虽然出国的华人情况复杂,大规模出去的又基本上是六—四之后的事,彼此政见冲突不小。但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待着,他托人帮忙打听,还真叫他给问到了。

周秋萍已经听得津津有味,忍不住追问:“你是怎么找到的?”

来布达佩斯的国人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相貌还都差不多,也不晓得对方的中文名字,找起来不简单啊。

说到这个,卢振军就是一肚子气,因为这几人是自爆。

干了这样的缺德事,他们不仅不以为耻,反而当成炫耀的资本,到处跟人吹嘘。而且他们也没离开匈牙利,甚至还在布达佩斯,只换了个地方住而已。

卢振军恼火了,带人过去找到这几个家伙就一顿削,让他们把电话账单还了。

结果不晓得到底算谁的运气差,这几个家伙在卢振军找到他们之前刚好被人骗了,没拿到货,八万美金的货款却被卷跑了。

这下还个屁账啊,他们连吃饭都成问题了。

卢振军干脆先替他们把账给垫了,安排他们过来扛大包还钱。

高女士听了无语,尤其同情那位孤零零的老太太。这几个家伙太缺德了,就该去大牢蹲着。

卢振军摇头:“这种事情,没办法,就跟占公家便宜一样。”

待到货物都卸下,摊子前围的人更多了。有人挑花了眼,有人则拎着袋子来,一袋子一袋子的拿货,显然还要去别的地方卖。

周秋萍过去帮忙,忙得嘴巴都要干了,余成过来找她:“走吧,先去吃饭再说。”

她抬头看天色,才发现的确不早了。

卢振军把剩下的货交给手下卖,带他们去坐公交车再转地铁。因为一辆奔驰塞不下这么多人,布达佩斯的交警会查超载的。

布达佩斯的中国面孔的确不算少,不仅他们在公交车上看到好两个,待坐上了地铁也碰上了中国人。

不是他们自作多情,把所有的东亚面孔都自动认成中国人。而是这位仁兄不晓得是究竟抽的哪门子筋,居然当着他们的面掏出一把钞票,一五一十地数起来,还旁若无人地跟同伴用中国话感叹:“这老外的钱还真好赚,比干部挣得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