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1195)

难不成让她拔刀相助,主动为周良彬出头?

疯了她吧!

虽然到现在她也没搞清楚周良彬对他那股深深的恶意究竟从何而来。但直觉告诉她,只要有机会对方一定恨不得她生不如死。

她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上辈子做了对不起他的事, 所以人家这辈子跑过来追杀她。

可她思前想后, 上辈子自己除了对不起两个女儿之外,没做过任何对不起人的事。况且就算她真对不住人了, 也不需用这辈子来赔偿。

人, 且活当下。

既然如此,还是让曹总自由发挥去吧,她不掺和。

周秋萍还没忘了自己的正经事,继续打电话给卢振军,汇报下河村的情况。

听了张国富的安排,卢振军一叠声地说好。

正儿八经下过乡, 一块儿在田里干过活的城里人都知道, 在这个工人实际地位远远超过农民的时代, 真的没有农民想当农民。一旦给他们机会去当工人,他们都迫不及待逃离田地。

自古能够歌颂田园风光的, 那起码也得是地主。

现在建筑工虽然是临时工, 但收入肯定要比单纯种田来的高。

卢振军没办法改变当地地方政府的政策, 让他们允许农民做小买卖,但能够让人进城打工,也是大大的改善了。

周秋萍关心了一句他在苏联的生意开展情况。这个要是做的好, 能够大大拓展他们的生意范围,挣的钱绝对不会比在布达佩斯少。

说到这个, 卢振军头疼了。

他干活的效率不低, 已经组织了第一个观光团到莫斯科参观兼旅游, 双方谈的也不错, 甚至苏联方面的老工程师五十年代还来过中国,对中国厂方的设备非常熟悉。

有卢振军的贸易公司在中间牵头,进口苏联机器的事进展的很顺利。

但苏联方面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说没有进口配额,找了一堆人还是没办法经过海关把中国货运到莫斯科。

卢振军打听到的消息是苏联准备大力发展轻工业。他们注意到了境内中国货非常受欢迎,害怕自己的市场被抢占,所以开始限制了。

他牵头的这笔买卖就这样不尴不尬地卡住了,成了苏联方面心照不宣的反面典型。

这样讲吧,苏联是社会主义老大哥,国内能够看到的僵化的体制下各种匪夷所思的怪象,在苏联都能够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甚至更胜一筹,让人叹为观止。

卢振军眼下忙的就是这事儿,他在莫斯科的贸易中心怎么也没办法建起来。

他都忍不住抱怨:“比他妈匈牙利的海关还难缠!”

甚至连他在莫斯科的合作伙伴都嘲笑他没事找事搞什么官方贸易。中苏的官方贸易要好搞,还有民间贸易什么事?

不如随大流,大家都蚂蚁搬家从国内运货到国外。大不了积少成多。

卢振军火气冒冒的:“明明市场有需要,非得压着不让搞,这不瞎胡闹吗?正规渠道进不来,走违规的,还是会进来,然后还会养出一批腐败,少一大笔税收,真是毛病。”

周秋萍心道这种事老大别说老二,大家都差不多。

新华社都报道了,1988年1月到9月,通过海关进入国内的录像机是两万台,实际上流入国内的则足有33万台。记者去京城两家最大的国营商店调查,发现店里卖的绝大部分都是走私货。

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利润关系哪里是三言两语说得清楚的。

她直截了当地问:“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卢振军头痛:“再想办法打通海关吧,明的不行来暗的。我上哪儿找那么多人给我蚂蚁搬家呢。”

他手下的安保人员都有大用场,现在不仅押货而且还接国内一些大型团队的安保工作。怎么可能再抽出来当边境挑夫。

他也不好跟在莫斯科的这位伙伴一样,从莫斯科郊区找几个淳朴的年轻人以旅游的名义来国内,白吃白住白玩之后直接带货去莫斯科。

莫斯科不是他的大本营,他想组织人手太难。

周秋萍心念微动,直接打断了他的话:“你要人手是不是?你能拿出多少邀请书办护照?”

卢振军愣住了:“你有人?”

不对啊,她应该没人用才对。正因为缺乏足够的人手在国内外倒腾,所以她才建议自己走正规贸易路线。不然人工支出要比税收低的多。

周秋萍笑了:“我没人,但下河村有人,他们都想出国见世面。跑一趟,你能给他们多少钱?”

卢振军愣住了,脱口而出:“100美金,我这边最多能出一人100美金十五包货,可以包食宿以及在莫斯科的开销。你能给我找多少人?”

周秋萍在心中算了笔账,直接应下:“OK,我去跟他们谈。壮劳力的话,三四百人应该没问题。下河村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