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1308)

周秋萍在心里吐槽,恕她眼拙,可真没瞧出来他多要脸。

余成眨巴眼睛,二话不说,又打电话给他爹了,意思很简单,既然爸决定好了要离婚那就离吧。他们尊重老年人的生活自由。就是走的时候记得把该结的帐结一结。食宿费也就算了,起码长途电话费的账单要付。这可是国际长途。

接下来几天,就天下太平了。

周秋萍再听到消息的时候,谁家老头已经在布达佩斯找了一份工作,给培训学校打扫卫生。

这培训学校也是卢振军办的,收的学生就是在布达佩斯谋生的中国人,找了老师教大家学匈牙利语和匈牙利的各种社会规则。省得大家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在这里两眼一抹黑的吃亏讨人嫌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学校不大,就两间教室,晚上也有人上课。

那些白天出去做小生意的人过来上夜课。上完之后也不走,就在教室里将桌子板凳拼凑在一起,直接钻进睡袋睡觉,这样还能省一笔房租。

等到天亮了,他们洗漱完毕,收拾好东西,再去校方批发小商品,然后拎到城市的四面八方去卖。

等到熟悉环境又攒下钱之后,他们便会渐渐离开学校,自己租房子住。

余父的工作就是打扫教室卫生,还要帮忙整理课桌椅,类似于校工。他工资不高,只有余母的一半,但胜在工作清闲,而且还能在贸易公司解决吃饭睡觉的问题。这种工作摆在眼下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布达佩斯,很多本地人都愿意干的。

反正,不管是心之所向还是勉为其难,这老两口的战争是偃旗息鼓了。

高兴同志跟着听完全场,十分不满意。

在她看来,这两口子实在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他们人就在贸易公司,不说批发小商品去做小买卖吧(这一个月挣个上千美金不成问题),那直接支个摊子出去卖个糕点饼什么的,也好啊。

布达佩斯的露天市场上有那么多中国商人。

他们摆摊挣钱,出手宽绰。光是做他们一日三餐的生意,早上卖包子馒头饼,中午晚上卖炒饭炒面,再熬过汤,还怕没生意?

开什么玩笑哦,生意不要太好。挣的绝对不比人家摆小摊卖小商品少。

而且顾客以中国人为主,都不怕没办法交流。两口子一人在灶上忙,一人招待客人,搭档起来多方便。

结果他们好了,出国还真老老实实打工。

周秋萍摇头:“没那么简单,买做买卖的设备这些事情卢老师还能帮忙,可他们每天去市场买食材怎么办?又不会说匈牙利话,根本没办法沟通。”

高女士却认为这绝对不是问题。这有啥好沟通的?不会说还不会比划吗?菜场上的东西都是摆出来的,你想要啥你指给人家看不就行了。而且人家匈牙利人实在,根本不会因为你是个老外就故意宰你。

这生意完全能做。

周秋萍哭笑不得:“阿妈,以为是你呀,有胆子做生意的人很少的。”

大家都晓得做买卖能发财,可有胆量做买卖的永远只是少部分。因为只要是买卖,就意味着风险存在的可能。

在国营单位上了一辈子班,到今天也有退休工资的余家老两口,又没被逼上梁山,他们压根就想不到做买卖。

她伸手指着余成,示意母亲:“不信你问问他,他爸现在有没有学匈牙利话?”

余成还真不知道这事儿,从来没想起来问过。

他打了电话过去,简单地说了几句就挂了,完了之后除了苦笑摇头还是摇头。

他爸人就在学校上班,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教中国人说匈牙利话。学习环境多好啊。他爸但凡有一点心,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匈牙利话了。

但面对儿子的询问,老头子却理直气壮,他为什么要学匈牙利话呀?这边学生都是中国人,又不是没人跟他说话。

他住的地方,周围也都是中国人啊。

余成还能说什么呢,就他爸这样,老老实实把校工做好就不错了,还做什么生意啊。

他再一次感谢自己十几岁就出来当兵了,又顺利获得了机会转干,而不是当兵几年就退伍回老家。

不然的话,他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父亲。

好听点讲叫知足常乐,难听点讲叫不思进取,完全没有学习进步的意识。甚至因为恐惧别人的进步,而拼命诋毁嘲笑讽刺对方。

活的真可悲。

周秋萍拍拍他的肩膀,安慰男友:“行了,别想那么多,一人有一人的活法,自己感觉自在就好。对了,你们最近忙不忙?要是不忙的话,要不要考虑去乌鲁木齐来一场团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