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419)

可以说,这五六年是物价上涨最快的时候,哪个不涨价?大家都涨麻木了,谁也不觉得东西涨价稀奇。

老头摇头:“那可不行,国家有政策的,不能搞私人那一套,定死了价,四毛二一个,就得按照价格往外卖。”

林师傅吐槽了一句:“直接把面包给卖死了。”

四毛二一个半斤重的果子面包?嘿,街上肉包子都两毛钱一只了。

她其实也想尝尝义利的果子面包,以前听人提过,说是天底下就没比果子面包更好吃的东西了。那会儿没机会来北京城,现在来了,结果人家连做都不做了。

曹师傅有种物伤其类的悲哀,这些年真不一样了,别说北京城,就是省城江州的一些老馆子在改革开放后红火了没两年,就叫私人饭店抢了风头。有些虽然还挂着老字号的招牌,东西都叫私人承包了,完全不是那个味儿,有些干脆连招牌都瞧不到了,从头到尾都是私人的产业。

他坐在位子上,咬了口洋人的夹馅馒头,哦,叫汉堡包。嘿,这有啥好吃的,面包胚粗的,别说果子面包,就是维生素面包的口感都比不上,中间也没啥宝贝,居然还卖一块五一个。

要他说,果子面包卖到一块五都比这实在的多。

周秋萍听他吐槽,笑道:“来这里吃的是新鲜也是情调,果子面包可给不了这个。”

不过曹师傅也没污蔑餐厅里的汉堡包,的确乏善可陈,味道也一般。倒是那个薄饼还不错,配着冰淇淋吃蛮有意思。

张国富挺喜欢热狗的,他吃过春都火腿肠,去河南出差时吃的,跟这种热狗的口感又不一样,蛮有意思。

曹师傅在肯德基吃了瘪,憋着股劲儿想在义利西餐厅找补回来。汉堡包不对他的胃口,他又尝了两口咕咾肉就大着胆子提出想见见厨师。

为了这个目的,他还违心地表示咕咾肉做的实在太好吃了,他一定要见见人。

这在勤行里,是对厨师的肯定和褒奖。

结果服务员摇头:“我们这里没厨师,我们引进的是香港的设备,在我们义利食品厂做好,送到店里冷藏,然后再加热。”

说的时候,她满脸自豪的神色。

这可是现代化,高科技。

周秋萍偷笑,果然是时代特色。

八十年代一切和科技现代化扯上关系的,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方便面卖的可比街上摊子的面条贵多了。

搁在几十年后,哪家饭店都不会敲锣打鼓地宣扬自家用的是料理包。其实开在商场里的店基本用的都是料理包,不然油烟控制根本不可能达到有关部门的标准。

能吃上厨师现做的菜,挺不容易的。

曹师傅瞪大了眼睛,声音都拔高了八度:“没厨师也开饭店?”

周围人侧目,还有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鄙夷的神态。

曹师傅顿时成了被搁在蒸笼上蒸的螃蟹,浑身都红透了。

他心中浮现出说不清的悲凉,完了,手艺人都不作数了。肯德基是外国人开的也就算了,这个义利快餐厅可是国营厂开的国营店。

饭馆都不要厨师了,那厨师能干啥啊?

林师傅反应过来,小声强调:“那做好了送过来,味道就不对。烧好的菜再加热一回,能是那个味儿吗?怪不得就这样。”

反正也没果子面包吃了,她破罐子破摔,不捧着义利了。

服务员态度温和:“从食品厂出来的是半成品,加热后再吃,味道正好。”

周秋萍笑着安慰了句两位忐忑不安的食堂工作人员:“人家有食品厂才有这条件,一般店可做不到。”

曹师傅这才松了口气,讪笑道:“就是,食品厂能开几个饭馆啊。要开饭馆还承包食品厂?那不是颠倒个儿了嚒。”

周秋萍笑了笑,在心中暗道,等以后餐饮标准化成为主流,厨师在饭店里的作用,还真不太好说。

一段小插曲一晃而过。

大家品尝了桌上的十种餐点,一致认为这比肯德基更实惠。

就是地方小了点儿,不然谁家生意更好还真说不清楚。

周秋萍笑道:“两家定位不一样,你们看店里的客人。”

肯德基店里几乎半数都是家长带小孩,而义利快餐厅里则基本都是年轻人。

小徐点头赞同:“肯德基偏暖色调,更轻快活泼,这里就更安静柔美,像……咖啡厅。”

大家伙儿一想,嘿,还真是这么回事。

周秋萍叫他一提醒,倒是想起再过些年市场对这类店的定义:咖啡·简餐。

以后这种店也开满了大街哩。

一顿饭,所有人都吃得肚子饱饱。

小孙原本还想晚上带大家去吃莫斯科餐厅,就是大名鼎鼎的老莫,他特地托人定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