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831)

当时文工团下乡演出,团里老师相中了他的亮嗓子, 喊他去协助表演。完了不仅让他痛痛快快地吃了顿白面馒头热面汤, 老师还跟他家大人商量,把他也带进了文工团, 手把手地教他学文化学声乐。让他不仅一跃拥有了那个年代极为珍贵的商品粮户口, 也令他有了在大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

现在,他转业了,成了少儿艺术团的二把手。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他尤其热衷于挖掘艺术好苗子。

卢小明便是他一眼就相中的娃,声音清亮,虽然没受过系统的声乐培训, 但他从小弹钢琴, 乐感极好, 个人形象也出彩。只要稍加指点,肯定能在艺术殿堂里更上一层楼。

况且现在小红星也缺优秀的男声独唱演员。

原先他们也有两位能拿出手的学员。可其中一人九月份跟留学的父母去法国。另一人则被孀居美国的姑婆相中了, 喊到身边抚养。

这是好事啊, 甭看现在电视新闻怎么宣传剥削阶级的可恨资.本主义的可怕, 但在民间,能出国依然被视为有能耐的象征。酸溜溜嘲讽的,人家会啐一声, 你那叫贫贱不能移。

小红星不能阻拦学员的远大前程,只能配合人家办手续放人走。但如此一来, 团里就缺了能挑大梁的独唱男声。

偏偏小红星艺术团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江州艺术小学, 也就是他们招收学员的流程和正常学校招生差不多, 现在招新只能自己出去挖人。

当然, 苏主任如此积极热切,还有个现实层面的考量,那就是今天外宾非常满意卢小明的表演,还主动邀请小红星去他们国家演出,又夸奖卢小明就像小太阳,他的歌声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明亮的力量。

鉴于眼下的大环境,苏主任估计十之八九这趟出国演出会成行。人家外宾都点了卢小明的名字了,那不带上这孩子肯定不合适。而演出这种事带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有的时候原本定下的是表演一场,后面对方热情观众挽留,辗转连续表演一个月也是有的。

卢小明是个小学生,当然不能长期缺课,留在艺术团才是最合适的。

苏主任胸有成竹,积极安利小红星:“您放心,到我们团也不一定非得走文艺道路,我们是小班化教学,老师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上课。到时候上中学,即便不走艺术特产生,文化课成绩也不用担心。”

卢振军看着滔滔不绝的苏主任,没吱声。

后者见状,愈发再接再厉强调小红星的好处:“我们实行寄宿制,你们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凡事不用操心了。把孩子交给国家,还有什么好不放心的?”

周秋萍脱口而出:“寄宿制?那也太可怜了。”

小明还这么小,就要离家在外,怪不落忍的。

卢振军则怦然心动,他一直忧愁自己去新疆后孩子要怎么办。现在去艺术团,真是瞌睡送枕头。

至于让这么小的孩子过集体生活,他还真没多少感觉。因为他就是在集体模式下长大的,少年时又下放去了农村,跟父母相处的时间极为有限。他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但毕竟转学是大事,孩子应该有选择权。

卢振军点点头:“谢谢你,苏主任,我会跟孩子商量的。”

苏主任赶紧强调:“小孩可能会觉得离开了原先的学校和朋友,舍不得,但咱们都知道,到了新地方,可以很快找到新朋友的。不要为了这点小事过分顺从孩子。孩子才这点大,能晓得啥?”

卢振军笑了:“我们会好好考虑。”

苏主任掏了张名片塞给他,笑道:“好,考虑完了就尽快给我们答复,打这个电话。”

他没考虑过对方找不到电话机的问题,能配专车的人还担心这个?

苏主任还要进去协调工作,打完招呼又匆匆走了。

三小只同学好奇地看着那张名片,祝强最先激动:“那小明是不是能出国了啊?”

小红星艺术团极为有名,《江州新闻》里都放过他们去日本演出的新闻。

青青和星星跟着激动,叽叽喳喳地强调:“那肯定很好玩。”

小朋友们都有颗放纵不羁爱自由的心,可稀罕出去浪了。国外有多好他们没啥感觉,外面的世界好玩却是他们的共识。

祝强书包里有本画册,说的是世界各地的好风光,三人自成小天地,根本不等大人回答问题,就迫不及待地看画册了。

周秋萍看他们兴致勃勃无忧无虑的小脸蛋,不知为啥就想叹气。

舍不得的情绪过去后,她现在也希望小明去艺术团。不是因为孩子寄宿了,她就不用承担继续让孩子住在家里的风险,而是苏主任最后的话打动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