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862)

周秋萍只得答应:“那我帮着问问人。不过林老师,能不能问出结果来,我还真不知道。”

她并没有敷衍对方,回到仓库,看到自己的人马时,她还真正儿八经问了下大家,可大家对电视节目也知之甚少,这几天注意力都摆在电视销售上,同样没啥想法。

“行吧,我们先管自己的事儿。都说说看,进展到哪一步了?”

叶文兰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我整理了《厂家直销》从开播到现在推荐过的商品,正在一家家联系厂商核对信息,争取这个月把资料弄出来。我是这么想的,鉴于现在农民的负担很大,乡镇企业也关门的特别多,农民整体购买力下降,所以这个宣传册做好之后,每期给乡镇供销社发10本,乡镇政府寄10本,乡镇小学和中学各寄10本。差不多控制在50本内,信息大概就能扩散到一个乡镇的潜在顾客群体了。至于县以上的地区,我们就要细化了。”

周秋萍点点头:“那你继续做。你呢?杜老师。”

被点到名的杜仲不得不硬着头皮汇报工作成果:“我总共联系了6家工厂,有5家工厂愿意出租他们的货车,并且可以提供司机。还有两家商场的货车也空着,我正在跟他们谈。这两家商场能够空出仓库来。”

大家一个接一个说自己这两天都干了啥,下一步又打算干啥。每个人都感觉后颈像是被人抓住了一样,完全不敢想混日子的事。

周秋萍挺满意的。

大部分当老板的都爱招应届生,不仅仅是因为应届生便宜,更多的是因为他们听话,交下去的任务完成率比较高。而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几年的人基本上都油了,最擅长的就是如何见缝插针地偷懒。

人类的惰性与生俱来,本身就很难避免。

不过她招来的员工倒是挺好的,起码眼下还很珍惜到手的工作。

周秋萍点点头,看了眼时间,招呼大家:“走吧,各司其职,跑市场的跑市场,收集资料的收集资料,后面负责录制节目的同志都跟我去演播厅,好好学着。今天我给你们找师傅了,他们先看着你们干活,等熟练了,回头我们就再这边录。”

众人赶紧领命,各自忙碌起来。

周秋萍又招呼田彩霞:“你尽快熟悉,后面我出差的话,他们的工作得你全权负责。”

田彩霞立刻点头答应。

周秋萍扭过头,瞧见李立军欲言又止,不由得奇怪:“李老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李立军鼓足勇气:“你刚刚说的那个新闻节目的新模式,其实有个现成的模板可以做,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做的《60分钟》。它的理念是通过深入挖掘,探讨重大社会背景下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么说吧,我们现在电视台的新闻全部都是简报,最多就是信息传递,信息背后的内容一概不提。走马观花,从来不会深入到实质。《60分钟》做的是硬新闻,不是歌功颂德,天天吹嘘人民生活有多美好。他的选题基本集中在政府行为、司法公正、社会事件、人类灾难、战火纷争这些方面,可以说是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只是不知道我们电视台敢不敢做这个。我敢保证,老百姓听腻了假大空的歌功颂德,真正想看真正需要了解的就是这些社会世界的深度调查。”

田彩霞看了他一眼,在心中默念“我是他的上司”,这才鼓足勇气反驳:“我不认为国内没有深度调查,前两年那个遗弃女婴的连续报道还有《关广梅现象》,不都是深度调查吗?还得了奖呢。”

李立军不以为意:“那都是报纸上写的,而且避重就轻。电视呢,电视上有这种形式吗?电视的辐射力度更广。”

两人还在争辩,周秋萍却豁然开朗。

对,她知道要做什么了,她要做的就是让电视台成立一个新节目,专门做深度调查,类似于《焦点访谈》。

在上辈子,90年代和21世纪初,《焦点访谈》可以说风靡全国,几乎没有老百姓不关注。

周秋萍叮嘱大家:“你们先去演播厅,我去找领导打声招呼。”

她跑去新闻中心,大家正在准备晚上的节目,因为时间宽裕,倒并不忙乱。

她直接开口喊:“刚才我问了几个人,他们给我出了个好主意就是搞深度新闻调查。现在全国没有一家电视台做深度新闻,我们要搞的话,第一个吃螃蟹,肯定能够引起关注。”

新闻部的人放下了手上的活,全都扭过头看看她。

编辑两手一拍,惊喜不已:“没错没错,我咋忘了这个呢?我还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教授就提过《60分钟》,专门花时间深入性的讨论一个新闻现象。我还看过录像带,确实很吸引人,到今天为止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