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889)

周秋萍瞅了眼菜单,惊讶地发现里面居然还有新疆炒米粉,没想到这种网红美食的历史这么悠久。

看她盯着炒米粉不挪眼睛,白嫂子立刻劝她:“妹子,你可小心点,这个特别辣,其实最早是贵州人做的,你想该多辣。”

周秋萍笑道:“我就看看。”

乌鲁木齐气候本来就干燥,这会儿她要是放飞自我,万一药店里没有马应龙,她岂不是得血流成河?

最后她只要了烤包子和烤羊排。

大家点菜快,服务员上菜也快,最先端上大盘鸡。那盘的确够大,大家筷子走一圈,盘子里还剩下大半的鸡,简直让人泪流满面了。

接着拉条子、馕坑肉、丸子汤继而连三端上来,餐桌上也渐渐热闹。

老白等不及菜上齐,先要给贵客敬酒,欢迎大家远道而来。

他还没说完祝酒词呢,包厢外面来了个穿大衣的少数民族男人,具体那个民族,周秋萍他们谁都搞不清楚。

对方叽里咕噜说了通话,众人更加满头雾水。

老白却见怪不怪:“哈萨克斯坦人?”

这话对方似乎听懂了,点点头。

老白心里有数了,估计是想找他买货的。他直接招呼对方:“要不你先吃着,完了我带你去新华市场,咱再仔细谈。”

饭店服务员招呼各民族的客人多了,时间一久,通过连笔带划外加肢体语言也能表达出大概意思。那穿大衣的客商又回自己桌上吃饭去了。

老白喊了一句:“让他少喝酒啊,别喝得醉醺醺的,到时候啥都谈不了。”

张国富笑道:“回头你们怎么谈?还是这么比划?”

白嫂子回答了他的问题:“有赵凤英呢,她会说哈萨克斯坦话。”

众人都惊讶,这么厉害,真没瞧出来,不显山不露水的。

白嫂子笑着解释:“赵凤英他们家住的地方就是民族混杂区。他们那一片有维族人也有哈萨克族人,彼此都很熟,时间长了也就会说对方的话了。周经理你找老白做生意时,就是因为她会哈萨克斯坦话,有个客户老在她手上批发衣服。”

大家都深感佩服,果然技多不压身啊,多学点总没错。你也不知道啥时候你根本没当回事的技能点就能点亮你的人生。

老白美滋滋的:“这不,周经理你又给我带了货过来,回头刚好卖给他。”

第301章 不如你去押货

因为还有正经事, 加上大家都不是热衷应酬当面子的人。这一顿饭,两桌人只开了两瓶酒,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吃完了。

他们离开包厢的时候, 那位哈萨克斯坦的客商还在吃抓饭呢。见老白过去找他, 他赶紧吃完了剩下的饭,跟着他们又回到新华市场。

白嫂子接了赵凤英的班, 后者过来帮忙充当翻译。这位客商想要皮靴, 两边你来我往地谈价格,说得好不热闹。

到了激动的时候,老白直接将卢振军顶上去,煞有介事地强调:“瞧见没有,这是我们政委。我们以前都是生产军靴的,质量能差吗?”

客商没觉得这话有哪儿奇怪的。因为苏联军队从阿富汗撤离回来, 私底下倒卖物资的情况极为常见。或者更具体点讲, 这时代无论苏联还是东欧乃至中国, 官倒现象都已经达到了司空见惯的地步。

卢振军不好当面拆老白的台,只能面无表情一声不吭。

双方又叽叽咕咕说了半天, 最后敲定交易三箱货, 等新货一到就成交。

旁边有个淡黄色头发的人操着生硬的汉语道:“我对中国货有信心, 我家有只友谊牌暖水壶,用了二十多年了,还是很好用。”

周秋萍笑着接话:“请保持您的信心, 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开门大吉,老白神清气爽, 一个劲儿嚷嚷要请政委跟兄弟们好好再续一摊。

可惜却被卢振军婉拒了:“算了, 明天还要看地段, 我们也该早点回去休息了。”

老白笑嘻嘻地要上车:“那我送送政委您。”

卢振军又谢绝了:“不用, 我问过了,有公交车回去,明天早上我们再过来找你。”

白嫂子跑回去拿了两大袋子馕回来,硬要周秋萍带上:“乌鲁木齐这边作息时间要比东边晚起码两个小时。我估计明儿早上你们会饿,拿这个起码填填肚子。”

周秋萍还挺喜欢吃馕的,笑纳了白嫂子的好意。

大家上车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按照新疆的作息时间不算晚,可生物钟作祟,周秋萍还是觉得困了,忍不住打呵欠,歪在椅背上眯眼睛。

中途车子停靠站的时候顿了下,快要睡着的她瞬间惊醒,然后她就看到了卢振军严肃的侧脸。

好像从木材厂回来到现在,他的兴致都不是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