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年代女首富(973)

一首歌被点播的频率越高,就代表它越受欢迎。

周秋萍的思路开始扩散,她隐约想起来90年代有段时间地方电视台常常会有点歌节目,特别受欢迎。

点一首歌要100块,而且还不是一个人独占,一首歌大约能够放三个人的祝福信息,照样大家抢着去点歌。

那时候她已经自己开始做小饭馆了,店里服务员一个月也不过300多块钱的工资,却愿意掏100块给自己的小女友点歌送祝福,看着自己和女友的名字一起出现在电视上,幸福的乐呵呵。

当时她就觉得电视台可真能赚钱,以他们这种苦哈哈做小生意的人赚的多的多。

她拿出了本子,记下了电视点歌台5个字。

现在想想看,90年代能产生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各家电视频道的点歌台也功不可没。不管是刘德华的《冰雨》,还是周华健的《朋友》,亦或者孙悦的《祝你平安》,还有蔡国庆的《365个祝福》,几乎都是通过点歌台节目走进千家万户的。

人们熟知了这些歌,然后再去购买磁带,推动的后者的销量。

这是个非常棒的宣传平台。

90年代的电视对老百姓来说还具有强烈的神秘性和权威性。能够花几十乃至上百块钱将亲朋好友的名字打在电视机上,是件极有面子的事。

周秋萍越想越兴奋,又在笔记本上写下:积极向上。

因为是点歌送祝福,所以受欢迎的歌曲,基本基调都是明亮温暖,温情脉脉。

余成好奇地扫了一眼她手上的笔记:“什么意思?”

周秋萍冲他眨眨眼睛,笑眯眯道:“挣钱。”

她眼中流淌着小得意,让她整个人都无比生动。岁月在她身上烙下的痕迹,扫去了青涩与懵懂,留下的是自信与从容。

余成突然间很想低下头,亲一亲她。

然而周围全是人。

高女士在和卢振军说话,三个孩子则在床上玩耍。就连彭阳和朱莉都在不动声色地较劲。虽然他也搞不清楚,这两人有啥好较的?

最后余成只能和女友咬耳朵:“我好想你。”

周秋萍的脸蓦地红了,尴尬地清了下嗓子,开口询问大家:“你们要不要吃东西?”

带了不少东西在路上吃呢,可别再背来背去了。

列车一路开到江州。

卢振军的司机朱向阳已经开着车到火车站等待。大家又火车转汽车。

等车子开到大街上,经过庙会的时候,周秋萍特地摇下了车窗。果不其然,庙会里也有人拿着录音机播放《太阳娃》。

这首歌真的是彻彻底底的大红大紫了。

周秋萍真觉得好玄妙。这么多大人唱歌,红的却是首儿歌,的确有意思。

卢振军关心地问了句:“磁带现在卖的怎么样?”

其实他心里有数,当初磁带刚推出的时候,周秋萍首印就上了10万盒,其实是找理由给小明钱。10万盒要能卖掉的话,估计得搭配着销售。

就好像今年春天彩电价格一下子涨了近千块,彩电严重滞销,而黑白电视机却比较受欢迎。好多厂商为了把彩店卖出去,要求进黑白电视机的经销商必须得搭售彩电。好用这种手段去库存。

即便后来《太阳娃》搭着江州电视台少儿节目《小灵通探索世界》的东风,渐渐有了知名度。但毕竟只是一城一地,对于磁带销售的帮助,估计也有限。

周秋萍笑道:“早就收回投资成本了,其实江州台卖的最好的节目就是《小灵通探索世界》。现在电视台做少儿节目的太少了,基本都是放动画片,很少有自己做节目。所以好多台都买了小灵通。”

她开玩笑道,“你不知道吧?我们小明的歌声早就传满一片了。”

她还真没夸张。

《太阳娃》的销量放在整个音像公司的确极为一般,但10万盒磁带也早就卖得差不多了,后来是陆陆续续加印,5000盒5000盒的那种。大家不指望它爆红,就想着靠它的儿歌特质,慢慢地细水长流做下去,一年下来也能挣个几万块,反正亏不了。

然而这没报啥希望的专辑居然意外红了,销量腾腾往上走,真是命中注定。

高女士特别护孩子的短,骄傲的不得了:“是我们小明唱的好,所以大家才喜欢。”

卢小明偷偷地看爸爸,有点小自豪,也有点小害羞。其实他很想问爸爸,他现在是不是个厉害的人?他是不是比以前更强大了?

卢振军揉了揉儿子的脑袋,学着周秋萍对小孩的模样,用力蹭了蹭他的额头,声音带笑:“嘿!你小子现在很厉害呀,人家现在都要说,我是卢小明的爸爸咯。”

车上的人都笑了起来。

吉普车一路开回小区,到了别墅门前,大家下车,拎着从京城带回来的各种特产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