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189)

那会儿穆二胖和卫奚也写好了考‘帖经’的那部分。

所谓‘帖经’,用《通典·选举三》的内容来解释,就是‘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

沈翠在课堂上旁听的时候,去瞄了一眼,也就知道这题目类似于后世语文考试中的填空题。

这就是考验考生的记忆力,是科举考试中最基础的东西。

卫恕和卫奚两人全都答对了,穆二胖读书的时间还短,有些书他还没学到,大概只能写出八成。

他怪有些不好意思的,但劳不语道:“这无甚,你没答出来的,本就是还没学的。而你学过的,答的也是全对的!”

卫恕和卫奚也跟着点头,卫奚道:“我记忆力比兄长强一些,但像师兄这样刚学一年的时候,可背不出这样多的书。”

穆二胖下的那些苦工,大家都看在眼里。

试问谁刚开蒙的时候,能像他这般坐得住、学得进的?

好些人十五六下场,说是寒窗苦读十年,其实前头几年都是在磨炼性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已。

穆二胖开始的晚,但他天生就心无杂念,一往无前。

卫奚和后头才来的卫恕,都从没小看了他去。

帖经的部分讲完,劳不语开始讲杂文,杂文包括论、表之类的文体,主要考察书法和习作能力。

穆二胖现在也练出一手勉强能入眼的馆阁体了,虽写的文章还远称不上好,但那一笔字并不算丢丑。

这部分沈翠就不大听的懂了,眼看着自己的专注值狂跌,她就不敢再听下去了,连忙找了自己日常练着的字帖拿出来开始照着练字。

最后的策论题,这考察考生对律法、时政、吏治等方面的理解和观点。

这是三场中最难、也是最重要的,里头的门道就多了去了。

此时已经到了黄昏时分,且前头两个时辰的时间也完全不够穆二胖和卫奚做题。

劳不语就先压着没讲,让他们吃过晚饭试着把题目写完,而卫恕则需要按着今天凌明清的指点,换个角度再写一次,明天早上他再连着一起讲。

晚饭的饭桌上,仨少年都没多闲聊,显然还都各自想着试卷内容。

这就是卫恕带来的宝贵教育资源了,前头虽然沈翠也给他们弄来一些题,但他们知道这是模拟题,做模拟题和真题,那心境自然是不同的。

吃过晚饭,孩子们要写题,这时候就不能用时间增益了——不能让他们习惯用双倍时间来解题。

沈翠随便拿了本书回家去看。

她这边刚看了两页,周氏过来了。

过来后她坐到炕沿上,一时间没有开口。

沈翠以为是她是做衣服又遇到什么问题,想来和她商量,眼睛没离开书,“有事儿就说罢。”

周氏做了几个月的小买卖,一开始只是接宋黎的单子,后头又有不少书生来她这处定做衣裳,接触的人多了,她再不见之前的畏缩,此时她也不兜圈子,只是略有些赧然地道:“卫公子从府城回来,不知道夫君那边……”

原来是为了问穆云川的事儿,难怪她今天突然这般吞吞吐吐的。

她不提还好,提了沈翠也有些奇怪,对哦,卫恕从府城回来,怎么一句没提穆云川?

前头他可是连下人去府城采买的时候,都会让下人特地去寻他的。

没理由说他亲自去了一趟,反而没和穆云川有任何接触。

沈翠说知道了,回头帮着问问,周氏又接着回屋去忙自己的事情。

后头晚些时候,沈翠亲自去接胖儿子下学。

那会儿劳不语还没下课,而卫恕并不在堂屋,她就猜着是劳不语先让卫恕休息去了,便去了宿舍寻他。

宿舍里,卫恕正在收拾床铺。

听到敲门声,卫恕开了门请她进去。

沈翠站在门口没进,只道:“周氏那孩子,记挂着云川。见你回来后绝口不提,便有些奇怪,托我来问一声。”

“这事儿……说来有些话长。本就想着要私下里告诉山长的,山长进屋说话。”

原来并非卫恕没去寻穆云川,他到了府城后休整了一日,翌日就去寻穆云川了。

可穆云川不在府学里。

他在府学那处人生地不熟,颇费了一番工夫才打听到穆云川得了提督学政的赏识,把他带在身边亲自指点。

院试就是提督学政主持的,后头考上的秀才还要参加由其主考的岁考,分出三等。

穆云川那一等廪生,就是在岁考中考出来的。

此番提督学政将他带在身边,府学那边都在传,说提督学政要把穆云川举荐为贡生,让他入国子监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