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被迫养娃记[互穿](182)

作者: 雪上一枝刀 阅读记录

后来她堂叔从纺织厂调到铁路局,再后来因为领导赏识,直接调到了市里。

许堂叔四十来岁的年纪,在家里也是穿的板板正正的,中山装的袖子上一点褶子都没有。

他也有好几年没看到许沁了,但这个侄女留给他的印象不太好,一点苦也吃不得,好好的工作说辞就辞了,年轻人不靠谱。

许堂叔脸上的表情淡淡的,“你爸你妈最近还好?”

许沁点点头,“都挺好的。”

听说侄女搬到了县上,而且还经常去城东,他又问道,“你三奶奶最近怎么样?”

许沁笑道,“三奶奶好着呢,前些日子我碰到她,还张罗着炖鸡呢!”

许堂叔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当初他调来海市的时候,他就想让三奶奶一起来,但老太太坚决不同意。

说是住惯了老宅子。

但其实他知道,老人是怕给他添麻烦。

聊了一会儿家常,徐堂叔问道,“你这次来市里,是有什么事儿吗?”

许沁点了点头,“叔,这不几个孩子都大了,家里开销多,光靠林东一个人的工资不行,所以我在城东宅子里开了个裁缝店,马上年底了,好多顾客都想做呢子外套,但宁县呢子料不好买,所以我来市里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多买点料子。”

端着一碗馄饨进来的许婶子问道,“小沁,你想买多少啊?”

许沁犹豫了一下,“婶子,当然是越多越好了,咋也得几十米吧,我带了两千块钱,就可着这些钱花。”

两千块里,一千二百块是她自己的,八百是她管王美兰借的。

许婶子没想到她竟然要买那么多,踌躇了几秒,冲丈夫递了个眼色。

许堂叔自然明白她的意思,“银芝,这事儿不用你操心了!”

许婶子有个表亲在百货商场上班,要是买个十米八米的,她兴许能帮上忙,但买那么多,一下子去哪儿凑那么多布票?

许堂叔白住了堂哥家那么多房子,这个忙肯定要帮的,他琢磨了一会儿,终于想起一个人来。

许沁的确还没吃早饭,她把一大碗肉馄饨吃得干干净净,许婶子怕她不饱,“锅里还有,我再给你盛点?”

她摇摇头,“婶子,我吃饱了,吃不下了。”

许堂叔去了一趟单位,没一会儿又回来了,笑着说道,“小沁,你去西山路商场找一个姓方的经理,他们商场正要去毛纺厂调货,你跟着去就行了!”

许沁赶紧骑着许堂叔的自行车,没一会儿功夫就来到了西山路商场。

方经理是个看起来挺和气的中年人,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笑眯眯的,身材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胖子。

他亲自开着货车,带着许沁来到第五毛纺厂,接待他们的不是销售员,是销售科的白科长,很显然白科长和方经理很熟络,扯了一会儿闲篇才进入正题。

方经理拿出商场的进货计划表,白科长随便瞟了几眼,在上面签了字,说道,“老方,你今儿来的巧,昨天华林路老孟来,好几个颜色的货都缺货,今天车间都出货了。”

“那可太好了,老白,抽空一起喝酒啊。”

拿着白科长批的条子,一路畅通无阻的去库房调货,五毛的库房挺大的,但呢子料品种不多,颜色倒还算齐全,许沁很快就挑好了,分别是灰色,驼色和大红色。

她本来还想挑黑色的,但一整卷布是一百米,三卷就是三百米了,呢子料一米布批发价七块钱,这就是两千一了,她还得管堂叔借一百块钱呢。

方经理让出库员登记好颜色和数量,去会计处交了钱,然后拿着收据又来到库房提货,毛纺车的工人帮着把一捆捆布装上车。

大货车开到半路停下来了。

许沁不好意思的把两千块递给他,“方叔,我这里还差一百块钱,等回头我让我叔给你?”

她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布。

方经理不以为意,“嗨,没事儿,你许叔的自行车不还在商场吗,赶明儿我给他送去,顺便给他要钱。”

方经理又笑着问,“大侄女,你要这么多货,打算怎么拿走?”

一百米布得有一百多斤,三百米就是三百多斤,老沉了。

许沁已经想好了,“方叔,就在这儿卸下来吧,我在路边找个三轮车,直接拉到车站!”

不是方经理不帮忙,但他们毛纺厂的货车,好多人都认识,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送到车站,然后再卸下来那么多货。

他这个经理才当上半年,不少眼睛盯着呢。

许沁一下子拿走那么多布,虽然给了钱,但布票对不起来,他得想法子从其他方面找补回来呢。

省城不少街道都有那种专门帮着搬货卸货的三轮车,但方经理停的这个路口比较偏僻,别说三轮车了,行人都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