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小户女(428)

作者: 竹笋君 阅读记录

顾慈笑:“南水县这样的地方,就是状元没有关系恐怕也来不得,我一个举子如何能呢?”

他估计多半是些边陲小地。

张大郎不乐意女儿去那么远的地方,张知鱼笑:“爹你胡说什么呢,阿公阿婆都要跟着我一起走的,我是咱们家的领头羊,他们自然得跟着我了。”

张大郎看着理所当然的女儿和面无表情的妻子,抖着声问:“那我呢?”

张知鱼笑:“爹,我们有空会回来看你的。”

张大郎伤心了,夏姐儿鼓励他:“爹也能成先天之境,不就可以到处跑了,大器晚成,爹肯定能行!”

张大郎实在不想跟女儿分开,只得咬牙点头:“再给我三年,一定把这坎儿给踏平了!”

众人立即鼓掌。

这头顾慈不想再考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大家正是怜爱他的时候,他不想继续考试,想先外放做官儿,有的是人为他奔走。

只是皇帝其实不大乐意:“这么艰难给他爹申冤,废了多少人力,他就想做个举人就完事?瞎胡闹!”

汪若海就把顾慈的卷子递给他,皇帝一看就知道为什么魏知府同意让他去外头做官儿了,实在是大伙儿怕他再留在大城,迟早给人杀了。

概因顾慈的策论,写的就是拐卖法,他在里头大肆批评法度,这是要动人钱财的事,朝廷里有的是人不愿意,谁知道自家的人来源清不清楚?

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隐户,不就是从这上头来的么。

但顾慈和顾教谕一门将案首,这案子如今街上都还有无数人说嘴,有的是眼睛盯着顾慈。

这卷子一传过去就闹哄哄的,皇帝早就有心想做这件事,只是大半辈子过去,也没找到机会来,此时他想要立皇太女,这份雄心壮志就想留给女儿。

张知鱼想着最大的官儿终会还是皇帝老子,怕他不肯,想了又想,就将大青叶做成的药、大蒜做成的药和改动律法的折子又通过魏知府送向了神京。

现在皇帝已经不怎么管事了,国事都是长平在管,太子一天比一天“病重”,实在是有心无力。

长平打开膏儿闻了一下,很快就按着方法涂在了军中得了破伤风的兵身上。

慢慢的这些性命垂危的无名小卒就不发热了,过了三五天,他们的伤口已经变得十分平整。

每一年大周都要死很多兵,他们不是死于战场,大多数都是因为破伤风就一命呜呼。

这样的药已经堪称神药,张知鱼送的还是两种,一种是产量较高的大蒜素,一种是少量的大青叶。

两种药都对外伤有奇效,如果能够大量制造,天下不知道又要活多少人。

皇帝久久无言,太医院甚至庆幸这个人只想留在民间。

正是深冬,皇帝披着大衣连夜骑马去了军营,见到光滑的伤口,高兴道:“该赏她、该赏她!”

长平想到那道折子,就道:“她已经要了东西。”说完,便从怀里掏出折子递给皇帝。

上头都是张知鱼和顾慈这么多年,想出来遏制民间拐卖风气的法子,比如规定十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通买卖,买卖同罪等。

这份奏章张知鱼和顾慈聪七岁就开始整理,年复一年,两个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年的志向,他们想要改变大周拆散了千千万万家庭的陋习。

皇帝翻来翻去都没有看到神药的配方,不由怒道:“难不成江南人都是熊心豹子胆,一个个的成天活得发腻,来跟我们家做生意。”

长平道:“江南读书人多,商人也多,人想卖个好价钱也是人之常情,再说他们也是为了大周,不然何必费这个力气?”

皇帝看着大家好起来的伤口沉默起来,捏着这封折子始终没有说话,连着想了几日到底没有同意。

皇帝对长平说:“世道艰难。我坐稳这个位置都花了五年,何况你?这个律法只能你来改,百姓才会爱戴你,父皇老了,这些事不干也可以。”

长平生来就是公主,她是将军,也是掌权人,底下的兵她更多考虑的事——活下来大周就更多一个劳力。

所以也只是点点头,又想起许多日不见得弟弟,问:“弟弟怎么办?”皇帝笑:“他想做读书人,就做读书人好了,无类楼总要握在家里才行。”

顾慈被皇帝亲自点去了福州,做了个小县令,这里地方贫瘠,水匪不断,他去了这里做官也不怎么打眼。

等张知鱼跟他一块儿上福州去时,太子已经病得起不了身了。

等到了第二年,太子便久病而亡,皇帝立长平为皇太女,同年沉寂近两年的无类楼又一次打开了大门。

永宁三十年,皇帝驾崩,大周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皇登基了,改国号为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