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林老师只会教书(201)

作者: 二十来岁 阅读记录

早上人们起来去买菜或者去打水的时候,闻到前边巷子口一阵阵的香味,还有锅碗瓢盆碰到一起发出的清脆声音,时不时地穿来几句:

“老板,要一碗面,加一个卤鸭掌。”

“老板,给我来半斤鸭胗,还有半斤鸭心。买回去下酒吃。”

“没有卤鸭掌了啊?!老板,明天准备多一点。我要这几串,再要一碗粉,帮我算一下。”

“我家就在前边一点,你这里人太多了,我带回家吃去,待会把碗给你送回来。”

……

在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子,川省风味的开张如同一串炮竹在寂静中炸开,把波澜不惊的小日子添上了许多热闹和味道。

除了住在这边的村民经常来光顾生意,林小北给宁秋出了个主意,就是印上三百多份宣传单拿去海大和附近的初中、高中以及隔壁师范学校派发,这样就有更多人知道这边有个新出的小吃摊了。

开张一周后,他们盘算了账,减去购买食材调料所要的成本,利润足足有五十多块钱。但这也不是最终的利润,毕竟前面的筹备也花了不少钱。有了流动资金,就要把摊子给弄好一点,刚开始是为了省钱搭得也简便。现在生意还不算特别多,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只有马行武一个人在忙,但是也能应付过来。

宁秋的两个孩子是双胞胎,才四岁多一点,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这边也没有幼儿园,所以只能每天跟着马行武在家。好在两个孩子都很懂事听话,知道爸爸妈妈忙,也不吵闹。高婶有空的时候也把两个孩子带回家里和一帆一起玩耍,搭把手的事情,也没什么难的。

不止是他们,有时候陆杨和熊嘉晚上都要出去给学生上补习课,也是把悠悠给送到林小北家里帮忙照看。

有了小伙伴陪着玩的一帆没有那么喜欢跟着爸爸妈妈了,整天想着要出去找他的小伙伴,等明年春天开始会走路了,估计家里的这个院子就关不住这个闹腾精了。

等到了十二月中旬,海市终于完全过渡到了冬天,来川省风味买麻辣串和卤味的人更多了,其中大半都是附近学校的学生。

露天在外边摆摊,风大又冷,马行武在贴着自家院子墙边搭了个棚子,给在摊子后边做吃的马行武挡住了三面冷风。

又有人看到了他们这边生意火爆的也跟着做起了麻辣串和卤味,但是因为味道比不上马行武做的,生意远远比不上这边的火爆。

海市的冬天确实冷,这个时候翻出来八月份买的羽绒服穿上,又暖和又轻便。林小北从人家摆的小摊里买了几双靴子,里边都是特别柔软暖和的绒毛,双脚一套进去就像踩在棉花上。高婶每次出门都要仔仔细细的,防着鞋子踩到积水里。

虽然物理保暖工作都做得很足了,但是一帆还是感冒了,感冒两天后半夜还发烧起来。忙着打针吃药,还一直反复发烧,咳嗽不断,把余酒和林小北都心疼坏了。

一直过了一个多星期才好,小胖脸特别明显地瘦了一圈。生病期间整个人蔫蔫的,也不闹着出去玩了,软软地一小团趴在爸爸的怀里无精打采的。

这个时候,林小北就特别怀念暖气机,一打开,在屋子里就是冬季如春。所以忍不住就和余酒嘀咕了几句:“要是有个制暖机就好了。”

没想到过了三天,余酒还真的扛回来一个暖气机。一个大块头摆在堂屋里,一下子就把堂屋衬得地方都变小了。担心一帆调皮会爬过来玩,余酒把暖气机放到了墙角边上,然后拉了砖块过来,用水泥砌了一个角落出来放暖气机,这样把它给围了起来,砌的高度到余酒的腰身处,还做了铁网把上边都罩住,反正就是保证一帆进不去碰。

有了个暖气机放在堂屋里,连通两边的房间平时都关着门,睡觉前才打开门让暖气溢进去,睡觉就不用羽绒被加上厚棉被一起盖了。

一帆也不乐意出去玩了,高婶就让马行武每天把孩子送过来这边,到饭点的时候再把孩子抱回去。住在附近的小孩子也不少,有几个和高婶走得近的看见他们家装上了暖气机,白天经常带着孩子过来串门,几个婶子手里织着毛衣或者做些别的手工,堂屋中间铺着一大块毛毯,一帮孩子在上边玩玩具。

家里有个暖气机方便了很多,这个冬天也没有那么难熬了。除了家里的电费比不用暖气机的时候翻了几倍,十二月的电费直接飙到了十二块钱。好就好在冬天只有三个多月,其中一个月他们回老家过年。

进入到79年的一月,林小北和余酒开始忙着复习。一个学期学了六、七门专业课,还有额外的公共课,一复习就要复习差不多十门课,所以期末考试的压力也不小。于是每天晚上回来吃完饭洗完澡,两个人就趴在堂屋的桌上看书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