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135)

作者: 扇景 阅读记录

下意识歪头,赵琼华看向坐在她身侧好整以暇的谢云辞时,对上他戏谑和好奇的眼神,一瞬间像失语一般。

鬼使神差地,她忽的说出一句无厘头的话,“姻缘天定,若是遇到良人,琼华自然会嫁,不劳贤妃娘娘多心。”

作者有话说: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引用自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

第65章 执着

不再是从前的谁都不嫁, 赵琼华这次改口的一句“如遇良人,自然会嫁”让仁宗和淑妃都不约而同地松过一口气。

就在一两个月前,小姑娘还信誓旦旦地说谁都不嫁, 可差点没把淑妃给气着。

淑妃与长公主一向交好,当年长公主临终之际特意嘱托过她, 让她时常照顾着琼华,不求小姑娘日后要荣华加身, 至少后半辈子无忧,能寻得一位良人。

但谁知道后来赵琼华一个劲儿地痴迷江齐修,私下里她仔细询问,赵琼华满是一副非他不嫁的模样, 让淑妃好生头疼, 但也着实没料到赵琼华最后是清醒了, 却清醒到了谁也不嫁的地步。

后来她瞧着小姑娘挺好, 会开始乖乖上课、会学着管家接手公中, 不再受制于许家母女二人,她慢慢地也就歇了这份心思。

如今赵琼华彻底长大, 能够独当一面, 在这件事上松口,也不失为锦上添花了。

“琼华还小, 嫁人这事单凭她心意了。与其皇上您替她指婚, 让她自己选也是好事。”淑妃心情颇好, 柔声询问着仁宗的意思。

既然赵琼华都说想等遇到良人再谈婚论嫁, 那她这个做姑姑的, 也总该帮她一把。

指婚这件事本身就不大靠谱, 若是指对了, 便是她兄长和长公主这般的举案齐眉, 恩爱甚笃;可若是指错了……想到老侯爷和赵太夫人,淑妃心下忍不住长叹一口。

“琼华尚且还没及笄,确实是为时过早。她的婚事等钦平回京之后再做定夺吧。”仁宗难得会心笑着,仿佛解决了心头一桩大事,同时他这一语又在赵淑妃和赵琼华心里砸落数圈涟漪。

“皇上,兄长何时回京,可有准信?”

“五月初八。”

赵琼华的位置离仁宗并不算太远,她自然也能清楚听到仁宗说的话,顿时心里一惊,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浮上她心间,似是期盼已久的事终于有了音信,还近在眼前。

前些日子,她只听自家舅舅说父兄快回京了,却不想这日子回来得如此之快。

今日已是端阳,五月初八,那岂不就是几天后的事情吗?

想来现下,她父兄应当都在赶路回京的途中了。

前世是她不孝,所信非人,一直没有看破许氏一家人的真面目,才让自己凋落南燕,才让父兄不得善终。

反而让许氏颠覆了镇宁侯府,成为京中炙手可热的世家。

她心头一颤,指尖轻颤,逐渐收紧握着酒盏的手。

这情绪来得太过激烈外露,便连她身侧的谢云辞都发觉她的异常。谢云辞眉间微蹙,一手搭上她脉搏,“你身子不适?”

“没有。”

“只是好久没见到父亲和哥哥了,有些激动罢了。”

赵琼华抽回手摇头说着,她环顾一圈,这才发现江齐彦并不在太和殿,五皇子身边便直接是七公主的席位,直接略过江齐彦,想来今日端阳宴,内务府早就知道江齐彦不会来。

“谢云辞,你平日和我表兄交好,他这几日不在京城吗?”

如果江齐彦在京城,端阳宴这般盛大的宴席,君臣同欢,他不会不来的。

“他有要事在身,不能来。”

要事……

赵琼华以为是什么朝堂要事,正要低低“哦”一声翻过这件事时,她忽的想起,京郊两次刺杀的事情,好像就是由江齐彦全权调查的。

本就是发生在京郊皇庄里的事,朝廷风声捂得紧,坊间并未有多少人知道,即便先前有流言,久而久之也被搁置了。

说起来,自从半个月前她派岑雾把证据暗中转移给御史大人,御史台去京郊搜查过一番后,她便再也没听到过下文。

想着谢云辞对朝堂的了解肯定比她多,赵琼华抿唇,正想要试探谢云辞几句时,冷不丁便听到贤妃的话,却是问向永宁侯夫人的。

“说起来前段时日永宁侯夫人还在愁着谢二公子的婚事,如今本宫瞧着琼华郡主和谢二公子这般交好,想必夫人也不必再犯难了。”

赵琼华一顿,直直望向贤妃,目光清冷,仿若没有任何温度。

贤妃心下也不慌,像是笃定赵琼华不敢如何一般,她掩唇笑道:“从前郡主只与齐修交好,本宫偶尔还在想郡主日后会嫁给谁,没料到郡主早就有了人选,还这般悄无声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