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165)

作者: 扇景 阅读记录

又是无奈又是无语地看了赵琼华一眼,赵淑妃放下汤匙,忍不住伸手戳了戳她额头,“自然不是。除了哥哥,这一辈就只剩下我和你小姑姑了。”

“你怎么会有这么荒唐的念头的?”

赵琼华向后仰着身子,轻轻揉着额头,小声嘀咕道:“还不是因为祖父事事都偏袒许家。”

“之前许锦湘同七公主罚去京郊,祖父知晓了差点儿没把我也送去,幸好祖母及时回来拦下了。”

虽然早就知道这件事,但亲耳听到赵琼华说出来,赵淑妃眼神一闪,心头说不出来是什么滋味。

半晌过后,酝酿着措辞,她才复又开口:“都是你祖父造的孽,姑姑也不太清楚。”

“只记得许铭良当年初来侯府时,姑姑才四五岁。”

尽力回忆着模糊的陈年旧事,淑妃皱着眉头,“我若记得没错,当年你祖父说,许铭良一家人对你小姑姑是有救命之恩的。”

救命之恩?

赵琼华一手支颐,小声念叨着这四个字。

“你小姑姑小时候走丢过,后来若不是许家收养照顾了她半年,她许是早就没命了。”

赵琼华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荒唐猜测道:“所以,祖父为了报答许家的救命之恩,就把许叔叔接到侯府里,视若亲儿?”

替许家把儿子抚养长大、张罗着他娶妻生子的大事、又为他铺好了堪称平步青云的仕途……

甚至可以不顾自己儿孙辈的意愿,竭力偏袒。

这份恩情,还得未免也太大了。

忍不住好笑,赵琼华一时竟也忘记不能妄议长辈,“幸好祖父只欠下这一份恩情,不然侯府怕是早就没了。”

即便再有前缘追溯,她都从未想到,竟会是这般理由。

第75章 纸笺

赵淑妃闻言长叹一口气, 对赵琼华的话不予置评,“你祖父对许家……如今你父亲回来了,他也多少能收敛几分。”

“许铭良做事多为正道, 也算是个清正好官,外迁时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事。我偶尔也能听到皇上在夸赞他。”

淑妃回忆着偶然几次听到的话, 不由得皱眉,“我与他交道不多, 从前他多跟在你祖父和父亲身边做事,后科举入朝,这么多年来也算是顺遂,朝中有不少朝臣对他印象甚好。”

若许铭良真的是个清正好官, 知分寸懂收敛, 又怎会让许周氏在侯府里兴风作浪、教出许锦湘这般女儿。

朝廷官员外迁至地方, 家眷一般都要随行, 一来是不用忍受离别之苦, 二来也会少几分后顾之忧。

但在许铭良外迁上任的这几年中,除却回京述职之际, 他会回侯府小住一段时日外, 许周氏和许锦湘从未去过他外迁的地方。

“那姑姑,你还记得许叔叔是在哪里任职吗?”

“荣州。”赵淑妃回得果断。

语罢, 她又像是想起什么一般, 多又添了几句:“姑姑没记错的话, 从前你祖父醉酒, 还提到过许铭良, 好像是和他的故人有关。”

从前她未出阁时, 也见老侯爷醉酒过好几次, 偶能听到他呓语, 却不甚清晰。

醉酒之人本就不清醒,话语也模糊,加之事过经年,许多细节赵淑妃也都忘记了。

又是故人、又是救命恩人……

这些事赵琼华此前从未听说过,一时竟也整理不出丝毫头绪。

挣扎片刻后便只能暂时作罢。

见她还在纠结许家的事,赵淑妃向外望了望天色,放下汤匙,宽慰道:“许家那边若是安分,侯府也不是不能容人。若是他们还敢兴风作浪,姑姑一定为你撑腰。”

“时候不早了,你哥哥应该已经到太和殿了,你和姑姑一同过去。”

“好。”

*

太和殿中,这场本就是为了给赵钦平父子二人准备的接风宴,朝臣与后宫妃嫔皆要出席,只不过此时朝堂之事未了,殿中暂且只有妃嫔、皇子公主等已经落座。

皇后居于主位上,谢贵妃坐在她下首,贤妃在谢贵妃对面落座,其余的众位妃嫔都坐在次座上。

仁宗未到,赵钦平父子二人也尚未到殿中,殿中氛围尚且还带着几分放松,三两坐在一起小声话着闲聊,倒也看不出平日里的针锋相对。

“端午那日刚见过,不曾想这么快又与郡主见面了。”

还未进入殿中,赵琼华方一走近太和殿,便看到林雁回与许锦湘站在殿门不远处,互不开口,像是在等谁。

今日不过是她与林雁回第二次见面,听到林雁回同她讲话,赵琼华缓步走过去,也回以微笑,“倒是缘分了。”

说着,她环视一圈,又看向殿中,颇有几分不解,“林小姐既然来了,为何不进殿中?”

“殿外日头正烈,当心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