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成心机纨绔的黑月光(32)

作者: 扇景 阅读记录

况且老侯爷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护着许文渊一家人,虽没有明确地表明过立场,但明眼人一看都明白的事情,本就也不需要点破。

赵琼华闻言,并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只是平静应声,“嗯,姑姑我都知道的。等这次回府,该处理的事我都会着手开始的。”

“对了姑姑。”像是突然想什么事一般,她侧着脸,和淑妃小声说着悄悄话,“那天同我一起去金銮殿作证的宫女,还麻烦姑姑之后多照顾一下。”

“要是快要放出宫的话,多给些银两首饰也是好的。”

那日在金銮殿,站出来为她作证的人,都是她提前安排好。

上辈子她和七公主打了五六年,对七公主的脾性再清楚不过。和她一样的骄纵,只不过七公主比她多了一份横冲直撞。

见有阻拦她的人出现,七公主一定会让身边人动手的。

哪怕她知道这样会发生意外。

她提前叮嘱过,让她们在七公主带人冲进来时,一部分人出面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另一部分人在暗中等着,要是情态失控,便去帮忙。

顺便营造出翊坤宫人不多的假象。

虽然是为了给七公主下套,但那些人到底都是因为她才受得伤。

能补偿一些的,她也不会吝啬。

伤药、银两她都给过,只是她到底不在宫中,也不能时时护着这些人。

“你放心,姑姑都安排好了。”

那日的事,后来淑妃也都听赵琼华说了,清楚来龙去脉,她也不是好坏不分的人。

“嗯嗯,下次我一定不给姑姑惹麻烦了。”赵琼华抱住淑妃的胳膊,撒着娇。

这种话,淑妃都不知道听了多少遍了。

结果该赵琼华惹的事她惹了,不该她掺和的事,她也没少掺和。

伸手轻轻戳了戳赵琼华的额头,淑妃没好气地说:“你哪天要是少给我惹点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从翊坤宫到正宫门的这段路,赵琼华走过无数次,这次赵淑妃送她出宫,姑侄两个时不时搭几句话。

偏赵琼华又是个嘴甜的,惯会哄长辈开心,一路上赵淑妃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宫门口,前后排着三辆马车。

今日休沐,宫门前也清静了许多。

送她回去的都是宫里的侍卫,远远望过去,第一辆马车旁还等着一位嬷嬷,很是面生。

赵琼华微微眯眼,看了好久也没认出来是谁,只能转头去问赵淑妃。

等在她回府的马车旁的人,八成也是要同她一起回去的。

难不成这是舅舅说的要拨给她的那位嬷嬷?

赵琼华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问赵淑妃的。

“那位是太后身边的人。”赵淑妃看了片刻,才认出那位嬷嬷是谁,颇有些讶异,继而解释道:“嬷嬷姓唐,离宫也有十多年了。没想到皇上这次竟然又把她请了回来。”

“皇后娘娘要是知道,恐怕又要气好几日了。”

先皇后是仁宗的生母,唐嬷嬷则是先皇后的心腹,深得重视。只不过在仁宗登基三年后,太后随着先帝去后,没多久唐嬷嬷便请辞回了陇西老家照顾孙子,再没进京。

原本皇后还想和仁宗讨个恩典,让唐嬷嬷到她身边。结果仁宗没答应不说,唐嬷嬷更是再没归京。

久而久之,虽然没人再提这件事情,但到底成了皇后心里的一个结。

若是她知道因着赵琼华一句话,皇上就把唐嬷嬷从陇西请回京城。

啧。

淑妃没再往下想,只带着赵琼华走了过去,“唐嬷嬷会的很多,有她在你身边,姑姑在宫中也能安心。”

“她是太后身边的老人,你小时候还见过的。在侯府,你一定不能亏待唐嬷嬷。”

“好。”

赵琼华跟在淑妃身后走了过去,呆愣愣地应声。

她也没想到,仁宗竟然会把太后身边的人给她。

在她初初记事时,还是见过太后的。只是那时的她太过年幼,即便有记忆,经过这么多年的磨损,印象已经很淡了。

只依稀记得太后对她很温柔宠溺,经常抱她。

对于这位唐嬷嬷,她更是印象无几。

尽管如此,在走到唐嬷嬷面前时,赵琼华还是行了长辈礼。唐嬷嬷是太后身边的旧人,照顾过太后和长公主,她行这一礼,并不算逾矩。

“郡主快起来,我受不起郡主的礼。”唐嬷嬷扶住赵琼华的手,好让她起来。

到今年,唐嬷嬷正整五十年岁,两鬓虽已经添上了几分霜白,但看模样却像刚四十出头的人,整个人精神很好。

“我前日刚到京城,皇上也同我说了郡主的事。正好郡主今日要回府,我便自作主张地等在宫门口,还望郡主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