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同人)衙内闯三国(296)

作者: 斗鬼 阅读记录

众人听他忽然露出反汉称帝之意,俱皆大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法。

其时有昔日兖州太守,京兆人氏金尚,被曹操击破后,投奔袁术,一直留于麾下。与同郡好友韦端、文休二人,皆称东郡名士,号称“三休”。

此时,听闻袁术之言,纷纷站出来劝阻,袁术这会儿早红了眼,哪还听的进去?

他信心满满,已然不知做了多少美梦,却被人接二连三相劝,心中怒火升腾,再也忍耐不住,当即喝令将三人推出去斩了,并言再有违背者,一并杀了。众人尽皆惧怕,不敢再言。

袁术这才回嗔作喜,时值冬季将临,大军难行。袁术便传令淮南所属治地,皆打造器械,贮备粮秣。定于来年春后,发兵吴扬。

对于这一系列动作,青州风部已然探明,消息送至青州,刘璋得报,召集众谋士议事。

一番商议之下,众人不由都有些郁闷。这里面弯弯绕绕虽多,但座中几人都是当世英杰,哪会猜不透关窍?只是,郭嘉此计厉害便厉害在这纯属阳谋,让你明知其意,却是不好破解。

眼前摆在青州面前的难题有三个:第一,便是徐州内政。如何尽快恢复民生?

其二,便是应对袁术必将而来的物资粮草供应。至少在袁术还未公开打起大旗反汉前,他乃是奉诏而伐,这是王命,占据着道义的制高点。这一点,不论青州承不承认,袁术借此虎皮来伸手的话,青州便会处于两难之地。

毕竟,刘璋当日发布声明,也只是遏制曹操对自己的挟制令。但却左右不了他对别人施展。而青州不论应或者不应袁术要求,都如郭嘉算计那样,将青州拖入泥潭之中,再也难以安心发展。

其三,便是如何化解曹军所设的计中计,画地为牢之策。若不中此计,则曹军只怕不会轻易出兵,投入河北战场。那将不符合青州疲敌养己的战略。

若中,则等若自缚手脚,授人以柄,就算以后能靠着刘璋早早暗中布局摆脱,也必然成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结局,前期一番积蓄,便有化为乌有的危险。

所以,面对着这三个难题,便是以刘璋天生乐观的性子,也有些笑不出来了的感觉。暗暗咬牙,知道这种算计,只怕必然出自那位号称鬼才的郭奉孝之手。

当日自己千方百计的寻找此人,却是一无所获,如今果然遭受其害。这争霸天下,有时候,不只是在两阵对决之上,更残酷、更厉害的地方,便在于这些看不到硝烟之处。

这便如高手博弈,着眼处全在布局,牵一而发全身。若是一个应对不当,接下来必然是一败涂地的结果。而到了这种时刻,败了便几乎意味着死亡,毫无中间途径可选。

这该死的郭嘉,历史上记载他年纪轻轻就死了,尼玛的!那他为什么现在还不死呢?记得这家伙是死在曹白脸北伐之时,如今,虽然历史变化不小,但眼下来看,曹操北伐也是必然之局,但这必然之局,偏偏联系着自己这边的应对之法。

刘璋纠结的这个难受啊。

☆、第238章:阳谋VS阴谋(1)

第238章:阳谋VS阴谋

刘璋隐隐觉得,这一次自己面临着的,将是穿越以来最大的一个变局。

一直以来,他顺风顺水,虽然每次都有些小坎坷,但都能履险如夷,依仗后世的先知先觉,和手下一干苦心挖掘来的人才,无惊无险的渡过。

而到了今天,他在大的布局上,已然再没了可操作的余地。不管怎么搞,都终将落实到实力上说话了。

可是,现在的局面是,虽然综合来说,他整合所有的隐藏实力在任何一家诸侯之上,但是难也就难在这里。

这个世上的事儿便是这样,你可以比人略高一筹,这会让别人仰视你,忌惮你,从而不会轻易去招惹你。

但是,如果你强大到了让所有人感到了你的威胁,那么,随后招致的,就必然是几方弱势的联合抵抗。便如昔日七国纷争,秦国之强,终于导致其他六国联合而战,最终逼的秦国不得不重新谋划,以连横破合纵,分而化之,个个击破才取得最终的胜利。

但对于刘璋来说,他眼前的强大不差于昔日秦国,但区别却在于,他的强大,本身就因为初始为了最大限度的隐藏而自我分散了。

整个实力,搞的东一簇,西一堆的,这种布局,固然在之后机会到来时,可给予对手粹不及防的致命一击,但也导致了在这之前,只能各自为政,难以聚成一体,形成一个总体力量出击。

所以,他现在空有最大的实力,却仍是不敢暴露。用一句术语来说,他整体的发展,已然到了一个瓶颈。

而今,郭嘉一计而钉到了他软肋上,面对这一计,若能顺利化去,便可更进一步,打开一个更广阔的局面。

但是,若化解不掉,那么,除了冒险奋起相抗外,将再无别途。一旦走到那一步,最好的结局就是归于历史原本的进程,缩到蜀中一隅,慢慢的被消耗致死。最差的,却是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瞬间灰飞烟灭。

如今好在老天作美,竟然恰巧寒冬临近,使得各方都难以动弹。这总算给了他较为充足的应对时间。只是,这应对的策略,又哪有那么好出的?

青州府衙内,这几日来,众人反复商议推演,都是未能达成一致。每个人的脸上,都如同那冬日的天空一般,少有晴空,阴霾暗隐。

真的要冒险决战吗?刘璋仰首透过窗棂子,望向微有清雪飘过的天际,口鼻中喷出的白气缭绕,瞬息之间,却又被北风吹散,不留半分痕迹。

“我有一计,或可化解。”数日来,从未出言,却一直蹙眉摇头的贾诩,忽然开口道。

刘璋身子一震,霍然转头,紧紧盯着他,半响,点头道:“只管讲来。”

贾诩微微眯了眯眼睛,面上现出几分阴戾,轻声解说了起来,那语音便如窗外冷风一般,带着一股子寒入骨髓的气息……..

王朗这阵子简直有些心力交疲了。

不但是心力上的,便是体力上,也感到实在有些撑不住的感觉了。他自负名士,曾以通晓经义而闻名,先后被拜为郎中、县长,后举孝廉。

☆、第238章:阳谋VS阴谋(2)

待到陶谦到徐州后,被陶谦亲举为茂才,委以治中从事一职,大小事务,俱皆与其商议而后定。

说起来,王朗还是很感激陶谦的,这也是为什么在陶谦死后,他仍然这么积极的奔走,去实现陶谦的遗言。

但是,从内心来说,王朗其实并不太认可陶谦的一些政治主张。尤其是在对待汉室的问题上。

在他认为,汉室的正统与否,便在于汉帝。谁能掌握汉帝,那就代表正统。所以,在陶谦对待曹操的问题上,他一直保持沉默。

而当终于因为这个问题,导致了徐州的一系列变故,使得陶谦丧了性命,他本以为此时当由中央收回政权,由汉帝重新委任太守时,陶谦却临死玩了那么一手。

王朗愕然之际,心中又是叹息又是无奈。只不过,不管如何,他倒是始终记得陶谦对自己的恩情。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往青州跑,先是派人跑,而后是自己跑,为的就是请那位皇叔刘璋尽早过来就任,也好交卸当日陶谦留给自己的遗命。

可这个皇叔,却总是百般推脱。虽然明面上答应了接掌徐州,但这迟迟不至,岂不等若虚谈?

徐州如今百废待兴,原本一个户籍百万的大州,现在民不存十万,到处都是荒地草野,便是商业也只在一些大城里艰难存活着。至于手艺人,已然几乎不见,据说早些时候,就都往青州去了,也不知那边有什么不一样的。

不过,这些王朗不关心。士农工商,工商为末,少些便少些,一个州郡,若是少些工商,多些士子农人,才是立本之道。就像青州的北海那样,以孔府为半城,往来皆读书之人,那才是泱泱华夏的盛世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