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药膳手札(29)+番外

作者: 朽月十五 阅读记录

“好,麦冬你有想要的吗?”

麦冬老是不怎么说话,晏桑枝有时候会忽略他的想法。

“阿姐你上次说教我们认字,可是你忘了。”

晏桑枝一拍脑门,她真给忘了,郑重道:“阿姐回去就教你们。”

回到家中天色尚早,她赶紧把之前的纸笔翻找出来,坐在院子里,在麦冬聚精会神地注视下,于纸上写下他们的名字。认什么字都不如从认识自己的名字开始好。

麦冬、麦芽。

指着那字教他们认,“这读麦芽,麦芽可当粮也可当药,性甘甜,阿爹取时就盼你日后甜蜜富贵呢。麦冬的话,取自药材,又叫麦门冬,能治不少病。”

麦冬摩挲着自己的名字,忽然发问,“那阿姐的名字呢?”

桑枝听起来跟他们的不太一样。

“桑枝也是药材,只不过我那时生下来后,院里的桑树开得正好,就给取了这个名字。”

晏桑枝感慨,后来桑树死了,晏家就没落了。

她无意在这上头多说,让他们先认认自己的名字,晚点再学着写。

秋日的天黑得格外快,巷里人家的灯笼高挂,炊烟缕缕升起。

可晏家没有生火做饭,晏桑枝让他们收起纸笔,提起今日赚的那一兜铜板,在他们耳边晃了晃,说道:“今日赚了些银钱,我们出去外面吃。”

“阿姐,吃什么去?”

“吃藕。”

之前教桂婶做藕粥的时候就馋了,一直忍到现在脾胃好点。

“我知道哪里的藕好吃。”

麦冬放下纸笔回她。

他说的做藕好吃的地方在东城巷巷口的角落里,靠墙的地方摆了个红泥小炉子,底下的火光微弱,上头咕嘟咕嘟冒着香甜气。

婆婆做了二十年的桂花焐熟藕,莲藕嫩时洗净,里头塞满糯米,一定要放很多的糖桂花,香得扑鼻,甜腻腻的才成,转小火慢慢熬煮。

夹出来的糖藕颜色暗红好看,切开后再淋上锅里的糖汁,馋得姐弟三人赶紧夹了一块,趁热才好吃。

藕软却不烂,桂香入味,糯米煮到米粒全黏糊挨在一起,吸足甜味,咬到嘴里才美。焐的藕不能太甜,吃着要腻味。

晏桑枝嚼得慢,越嚼嘴里越香,也不急着吃完,一口口慢慢品。

到夜里睡觉时,梦里都是藕的甜腻。

另一边,浅水镇。

谢行安正在看账簿,所收的药材全部列账在册,即日便可回去。

他翻看完后,捏着眉心,哪怕最近没再做梦,可也总睡不安稳。

门外传来急切的脚步声,他让空青请人进来,谢七进门时手里还拿着封信,匆匆道:“郎君,这是成县上谢家医馆送来的信,急件。”

谢行安接过,拆开信件,信上的内容很简短:成县已有百人染风疹,仅四日便有五六人死亡。县令已将城门关闭,然县中缺药,民惶恐,染疾者愈多。

风疹,他看着这两个字沉思,抬头问谢七,“我记得青蒿是你去收的,收了多少?”

“此药收得不多,只有数十斤。浅水镇要价比江淮高不少,我便没有全拿下来。”

谢七如实回道。

谢行安手撑在桌子上,挺直脊背,语气略重,“你等会儿将收拣好的全给挑出来,现下去将蔡商请来,只说有事相商,他会来的 。请来后你便去备几艘大船,不回江淮,先去成县,那里突发风疹。”

谢七应下,他说:“只怕蔡商坐地起价。”

“你先请他来。”

谢行安没有再说,摆手让他赶紧去。

空青在一边比划,他耳聋,只能模糊听到一点声音。也不会说话,眼睛甚好,能读懂唇语。

他原是谢行安在街上捡的孤儿,发热后导致的耳聋,那时已治不好了,谢行安便教他读唇语,认字写字,还给取了空青这个名字。

因为空青主治青盲,耳聋。

比划了一会儿,空青掏出纸笔写下,郎君,风疹染人,不如让我去成县?

谢行安摇头,“行医怕病惜命,那称不上医者,无需再说。”

他虽然行事懒散,可在治病上从来不含糊。

两人说话的间隙,蔡商挺着个肚子,跨过门槛笑声渐起,声色洪亮,“不知谢贤侄找我何事?”

“谢七,给蔡公泡壶茶,要雀舌。”

谢行安起身,请蔡商坐到外面的茶室去,面色淡然。

“看来贤侄此次请我前来,必为大事。”

蔡商顺势坐下,抚着胡子不动声色地说,连雀舌都上了。

“倒也不算得大事,”谢行安没理会他的言外之意,捧过谢七递过来的茶盏,轻轻起盖,在浮气茶香中开口,“不知蔡公手里的青蒿今为几价?”

蔡商一听这事,坐得稳当,也不急着开口,如今是谢行安有事求他,自然得拿乔,呷一口茶,咂了声,“这青蒿如今风头正盛,今时可不同往日,身价倍增,怎么也少说得翻三番。